东岳论丛Jun.,2023Vol.44No.62023年6月(第44卷/第6期)(DongYueTribune)儒学研究[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孔子‘乐学’思想对青少年厌学心理改善的机理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CZXJ04)之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曰美(1972—),女,文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儒学史、儒学国际传播;章治(1978—),男,曲阜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祭礼乐舞、中国民族舞。①关于“儒学何时传入朝鲜半岛”的研究,学界目前尚无定论,代表性的说法有五种:箕子东来说;卫满朝鲜说;汉四郡传入说;汉文字传入说;国学建立传入说。②参见王曰美:《儒学在朝鲜半岛三国时期的传播与本土化》,《国际汉学》2020年第3期。③关于“朝鲜”一词的含义,朝鲜《东国舆地胜览》中解释为“居东及日出之地故名朝鲜”。《史记》注释《索隐》则解释为国土位于汕水附近,故取名朝鲜。据高丽时期僧一然撰写的《三国遗事·纪异》记载:“朝鲜”乃公元前2333年由檀君王俭建立的古代国家的国名,以后檀君被称为朝鲜始祖。在中国的《山海经》中已有关于朝鲜国的记述。虽然以后朝鲜的统治者不断更换,但“朝鲜”的国号一直延续下来。在檀君朝鲜后,有箕子朝鲜,再后是卫满朝鲜等。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建立新王朝,仍定国号为朝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以后,朝鲜被分割为两部分,北方仍定国号为朝鲜。④鱼叔权:《考事撮要》,南文阁,1974年影印本版。⑤朱元璋:《皇明祖训·首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64册,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第167-168页。儒学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本土化王曰美,章治(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曲阜273165)[摘要]儒学源于中国,泽被全球,而韩国是儒学最先传入的域外国家。儒学传入朝鲜半岛后,与其本土的文化习俗相融相生,形成了具有本土特点的韩国儒学。定儒教为国教的朝鲜王朝排佛崇儒,以朱子学作为立国准则,以儒治国,儒教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由此,儒学经过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时期,至统一的新罗王朝,再至高丽王朝,最终在朝鲜王朝完成了其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本土化历程。儒学在朝鲜王朝的传播与本土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大明、朝鲜宗藩关系的确立;其二,朝鲜性理学的形成;其三,朝鲜书院及汉语教育的兴盛。[关键词]儒学;朝鲜;宗藩关系;本土化[中图分类号]B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53(2023)06-0142-07自古以来,中韩两国山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