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30B44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717—2016牛粪的生物处理技术规程(蚯蚓养殖)Thebiologicaltreatmentofcowdungtechnicalspecification(earthwormbreeding)文稿版次选择2016-09-27发布2016-10-2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717—2016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合肥丰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合肥丰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敬、闫晓明、何成芳、朱鸿杰、黄继胜、陈志豪、陆钰、董雪云。DB34/T2717—20161牛粪的生物处理技术规程(蚯蚓养殖)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牛粪生物处理中蚯蚓养殖的场地设计、蚯蚓品种的选择、饵料的组成、养殖条件、饲养管理等。本标准适用于适度规模养牛场牛粪的处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6548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NY/T1168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7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适度规模养牛场指年存栏在50-5000头牛以上的养殖场。3.2产茧量种蚓分泌某种物质做成的壳,是形成幼虫之前的状态。3.3孵化率蚓茧的孵化比率。3.4蚯蚓粪蚯蚓食用牛粪后排泄的粪便与基质残渣组成的混合物。DB34/T2717—201624牛粪处理4.1牛粪收集采用干清粪的方式人工收集,清粪比例宜控制在95%,尿液和管理用水则进入污水处理系统。4.2养殖基质的制作人工收集的牛粪通过专用运粪车经污道转运到堆粪场,与稻草秸杆混合组成饵料即养殖基质,稻草秸杆切成1~4cm的小段,牛粪和稻草秸秆按照重量份6:4混合发酵,同时混合物中加入质量百分比为10%的除臭发酵菌液105~135mL,在第一次翻堆以及第二次翻堆时再分别加入35~45mL质量百分比为10%的除臭发酵菌液,每隔5天翻堆一次,自然堆制发酵15天即成蚯蚓养殖基质。5蚯蚓养殖5.1养殖场地选址要求蚯蚓采用露天养殖,场地与堆粪场距离以50m为宜;与养殖场距离以1Km为宜,且场地应平整,排水设计应符合GB50014的要求。5.2养殖床的设计养殖床是采用“垄”的形式,宜按照1m×20cm(宽(W)×高(H))铺设养殖基质,接种蚯蚓后上面再覆盖10cm的基质,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