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期总第212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4,2023GeneralNo.212关系-动机: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形成机理研究收稿日期:2023-05-09作者简介:姜晓萍,四川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康传彬,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导向下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研究”(编号:21ZDA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评价研究”(编号:19AZD017)。□姜晓萍康传彬摘要: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更是衡量共同富裕的关键尺度。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面临着准入条件的不当限制、服务使用的隐性分殊、供需关系的双向失配等可及性障碍,其形成机理可用基于嵌入性理论的“关系-动机”框架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城市政府在压力承载和绩效考量的复合作用下采取策略性妥协,致使供给端的回应力弱化;农民工在斥力感知和底线持存的复合作用下采取消极性适应,致使需求端的表达力弱化;供给端约束与需求端约束双向催化,共同形塑了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这迫切需要从增强供给端回应力和需求端表达力入手,深化物质资源流和问题信息流的互通互促,以突破农民工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障碍,保障农民工公平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现代化成果。关键词: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可及性;形成机理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23)04-0061-014一、问题的提出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把“健全基本公共16DOI:10.15944/j.cnki.33-1010/d.2023.04.007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任务。①这一方面揭示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表明公共服务的可及性问题,不仅会影响民众的公平感、获得感,更是衡量共同富裕的关键尺度。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工群体为快速城市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基于此,国家历次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均从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该群体公平享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作出了明确要求。从“十二五”时期“建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