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Som-ersetMaugham)是当代世界文坛最富有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命运多舛、才情宽广,将一生痛苦浇筑为一部部篇幅傲人的文学作品。毛姆作品没有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那样的高度,也没有巴尔扎克(HonorédeBalzac)那样的深度,更没有伍尔夫(AdelineVirginiaWoolf)、乔伊斯(JamesJoyce)那样的创新,因而他至今无法跻身于世界一流作家之列。毛姆努力讲述平凡人的喜怒哀乐,照亮人性的丑恶与光辉,进而引发普通读者的共情共鸣。他一生冷峻孤傲、恣肆放纵,向往挣脱命运的枷锁。东方之行成就了毛姆殖民题材的文学书写,跨国爱情婚姻的悲剧、殖民者与异域土著之间的冲突构成了东西方文明的历史碰撞。他的作品极力地塑造了一批立体感强、复杂多面的悲剧人物,展现了人的欲望与理智的激烈交锋,实践了作品人性母题的伦理书写。1英美研究现状述评毛姆在读者中的崇高声望和他在英美学术界得到的评价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世纪的文学评论或是对其轻视怠慢,或是对其大肆攻讦。在《英国文学导论》中,马尔根(JohnMulgan)认为“毛姆是史蒂文森(RobertLouisStevenson)和康德拉(JosephConrad)的追随者、模仿者”[1]。美国现代文学领袖、《纽约客》知名评论员埃德蒙德·威尔逊(EdmundWilson)严厉斥责毛姆作品,甚至将其作品贬低到垃圾小说的等级。到了21世纪,英美批评界对毛姆仍然争议不休,观点大相径庭。英国学者罗纳德·卡特(RonaldCarter)和约翰·麦克雷(JohnMacRae)在二人合著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文学史》一书中肯定了毛姆远东文学方面的成就。罗伯特·弗莱彻(RobertHuntingtonFletcher)和吕伯林(J.E.Luebering)提到毛姆时仅仅把他列入戏剧作家的队列,直接将毛姆的小说排除在英国文学的审美研究之外。由此可见,毛姆的文坛地位一直没有受到国外主流学界的认可,甚至遭遇被污名化的境遇。1.121世纪英美毛姆学术专著较少,以再版评论集及传记最具影响力1965年毛姆逝世后,耶鲁大学为他建立了档案馆,批评界对这位长期遭受忽视作家的研究陡然升温,出现了十几部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和传记。安瑟尼·柯蒂斯(AnthonyCurtis)和约翰·怀特海(JohnWhitehead)编写的毛姆评论集《毛姆:文学评论遗产》(W.SomersetMaugham:TheCriticalHeritage)首次较完整地收录了十九、二十世纪英美作家对于毛姆的评论,为毛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书中包含1897年至1959年期间五个时间阶段欧美知名作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