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25No.22023年4月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Apr.2023——————————————收稿日期:2022-03-0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旅游多元开发主体共生发展机制研究”(19BGL140)第一作者简介:吴玲(1995-),女,广东佛山人,硕士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与小学教育。情绪劳动加速乡村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吴玲,沈国琪(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情绪劳动会使乡村小学教师加速产生职业倦怠感。通过对娄底市465名乡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探究情绪劳动对乡村小学职业倦怠影响水平和作用机理。以情绪劳动各维度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因变量,通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情绪劳动中的情绪伪装、情绪忍耐对职业倦怠影响显著。为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管理能力,可从师资培养、就职学校、教师自身等途径进行分析与反思,缓解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倦怠相关问题。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师;情绪劳动;职业倦怠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60(2023)02-0056-0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教师队伍建设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强调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小学教师作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中一个重要的特殊群体,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偏僻性、接触对象的特殊性,扮演角色的多重性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更易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教师作为多种角色的扮演者,他们在感知情绪调节及职业倦怠等方面的素质和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师生关系,更是影响着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及专业发展。因此,关注乡村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研究乡村小学教师情绪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一、文献回顾情绪劳动一词最早可追溯1983年Hochschild在《心灵的整饰:人类情感的商业化》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在从事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过程中,还从事着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情绪劳动是指劳动者通过控制、调节自身情绪,使最终表现出的情绪符合特定情境,是需要工作者通过劳动才能实现的一种情绪表达,是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1]。国外学者Sutton在研究中发现当教师情绪不稳定时,教师的认知能力和内在动机都会发生偏差,学生的情绪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