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6期摘要:西柏坡,作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神经枢纽,是发生历史性巨变的转折点,在这段关键历史时期形成的“西柏坡精神”,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西柏坡精神”,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党带领人民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西柏坡精神”,走实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时代使命而不懈努力奋进。关键词:“西柏坡精神”赶考新时代中图分类号:F01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6-027-02在西柏坡时期,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了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使大批无地农民分得了土地,举行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建立华北人民政府,运筹帷幄,统揽指挥了解放战争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召开为筹建新中国奠基具有重要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拉开建国序幕,加强党的建设等作为孕育“西柏坡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在七届二中全会中被提出,也正是在建党精神基础上,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发扬,完成了中国共产党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思想的进一步凝练升华,旨在加强共产党的执政建设,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建党百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通过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无愧于人民和历史的优异的“答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条“赶考”之路更是道阻且长,我们将进一步领会学习落实“西柏坡精神”,孜孜进取,在新征程上再创辉煌佳绩。一、“西柏坡精神”之源———伟大的建党精神自1840年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想挽救中国于水火之中。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都相继宣告失败,都未能将中国从黑暗中挽救出来。以孙中山为代表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赶跑了“皇帝”,但未能真正触动中国问题的根基。中国人民始终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这条道路是曲折的,但又是在不断摸索中、对比中发现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命运岌岌可危之时诞生了,以星星之火,燃起熊熊燎原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的百年大会中对“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