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推荐本期“财政理论探讨”栏目刊登了《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国家逻辑》(马万里王春晓)。文章认为,从国家与税收的关联逻辑来看,国家是税收存在的政治前提与税收活动的行为主体,同时,税收是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一方面,国家是塑造税收治理体系的决定性因素,决定着税收治理的价值取向、主体结构、治理方式和客体目标,亦即国家治理的内涵体系决定了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体系;另一方面,必须考虑税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制度供给和制度联动功能,为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从功能变化看我国印花税未来的改革方向———基于历史和比较视角》(贺燕姚迪)基于我国《印花税法》公布实施后遗留的功能定位及课税范围问题,从国外印花税制的发展变化路径,结合我国印花税在历史上的功能演化与现代经济体系中的运行效用,深入分析我国印花税改革应注意的原则与方向。《预算绩效再评价:内涵阐释、逻辑体系与运行机制》(景宏军王悦)将质量控制理论、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融入预算绩效管理领域,探讨预算绩效再评价的基本内涵,明确再评价的内涵要素,并基于现有预算制度体系深入阐述预算绩效再评价的基本内涵、逻辑体系与运行机制,通过对再评价权的划分与相关主体的界定,构建出预算绩效再评价的“共同生产网络”。《职工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与监管激励———以生育保险为例的实证研究》(杨攀续)选择生育保险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生育保险的覆盖面与基金收支的关系来反映地方监管部门落实职工社会保险强制性面临的监管激励。研究发现,生育保险强制性的门槛值与当地生育保险结构,是地方监管部门面临负向激励的主要原因,且目前尚不存在正向激励。《各国消费税发展的若干特征与启示》(龚辉文)根据各国消费税实践,将消费税的征收模式分为“独立综合型”“独立分设型”“嵌入型”及“复合型”,并从消费税的征收模式、征收范围、税率变化和征收环节四个方面总结了各国消费税发展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了五个方面的启示。感谢您的关注与阅读,由衷希望《财政科学》能够不断满足读者的知识需要并不断提升读者的阅读感受。同时,欢迎读者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期待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