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口腔医学2023年第31卷第3期BeijingJournalofStomatologyJune2023,Vol.31,No.3·177·拔牙术后牙槽骨吸收和改建导致的骨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后续的义齿修复和种植体植入[1,2]。引导骨再生术(guidedboneregeneration,GBR)是临床上常用的骨增量方法[3]。在拔牙同期采用屏障膜和骨移植材料的GBR技术能够减少牙槽骨吸收,从而实现硬组织的保存[4]。因此,屏障膜材料的性能在GBR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非交联天然胶原蛋白膜(NCM)是GBR技术中使用最广泛的膜类型。它有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与低免疫反应,骨再生能力与不可吸收膜相似,并具有通过诱导成纤维细胞迁移促进伤口愈合的优势[5]。尽管如此,NCM仍有机械强度低和降解速度难以控制的问题[6]。为了改善胶原膜的性能,目前已经开发了各种交联技术,通过增加胶原分子之间的天然连接来减缓酶解作用的速度,在延长降解时间的同时可以提高胶原膜的机械性能。戊二醛处理是用于生产交联胶原基质的一种化交联型可吸收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研究赵倩周璿张冬雪王左敏赵冬【摘要】目的评价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glutaraldehydecross-linkedcollagenmembrane,GCM)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的临床效果,并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naturalcollagenmembrane,NCM)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态评价、阳性对照、非劣效检验临床试验。在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术后即刻(基线)和12周后通过CBCT测量牙槽嵴高度和宽度。通过基线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对膜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进行临床评价。术后16周组织学观察牙龈及骨组织中膜的降解。结果GCM组与NCM组分别有44例和38例受试者完成试验,两组牙槽嵴高度变化量分别为(0.88±0.62)mm和(0.82±0.81)mm;牙槽嵴宽度变化量分别为(0.71±0.72)mm和(0.95±0.86)mm,两组的影像学评价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性及稳定性的VAS评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GCM组中观察到部分结构完整的胶原膜。结论戊二醛交联型胶原膜应用于拔牙同期引导骨再生的成骨效果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无差异,其临床操作性、稳定性及降解速率优于非交联天然胶原膜。【关键词】拔牙;引导骨再生术;胶原膜;临床试验【中图号】R782.1【文献标识码】A【DOI】10.20049/j.bjkqyx.1006-673X.2023.03.006Clinicalstudyontheapplicationofcross-linkedabsorbablecollagenmembraneinguidedboneregenerationaftertoothextractionZHAOQian,ZHOUXuan,ZHANGDong-xu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