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教学教改022023北方美术雕塑教学改革与公共·跨媒介工作室的课程设置SculptureTeachingReformandCurriculumofPublicandCrossMediaStudio李世伟/LiShiwei摘要:2018年,天津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推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进行以工作室方向为导向的改革。其中第四工作室公共·跨媒介工作室,立足于雕塑本体语言,着眼于当代艺术发展的世界动向,理解数字与景观艺术对于传达城市美学及社会学理念的重要意义,其课程设置分为造型基础、景观教学、数字雕塑教学以及毕业创作四个板块,四个板块呈递进关系构建,使整个教学体系科学、严谨、深入。关键词:公共·跨媒介;教学改革;课程设置天津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学始于1959年,1994成立雕塑系。历经了几十年的学科建设及教学发展和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厚基础、宽材料、重实验”的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专业教学独特、学科建设多元、教学体系融通的国内一流学科。本世纪初,雕塑系进入稳步发展时期,确立五年制教学,其中一年级在造型基础部学习,二、三年级完成雕塑造型基础课训练,四年级进入材料工作室主修材料创作实践,五年级进行综合创作与毕业创作(包括毕业论文)。2008年,雕塑系建设的金属、木雕、陶艺、石雕四个国家级实验室通过验收并正式挂牌,材料教学得到了明显加强,教学成果突出,社会反响大,其间,泥塑作为造型训练的基础地位并未动摇。如此,在具象训练基础上发展和蜕变的材料创作教学,成为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的主要教学特色。但是,经过十几年的运行后,这种教学模式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中已经不太适用,教学理念也明显滞后,需要进行新一轮的教学改革。2018伊始,雕塑专业推进教学改革,其中第四工作室,公共·跨媒介工作室,是本文阐述的重点所在。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望眼发达国家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注重学科之间的融通性,学生在修习专业过程中对课程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环视国内,重要的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大多建立了教学方向明确的学科建制,比如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设有六个教学工作室,教学方向各有所重,中国美术学院在原有雕塑教学基础上,设立科技与公共艺术专业,具前沿意义。其他的如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的雕塑专业,都设立多个专业教学方向,授课教师各有所专,学生在完成基础课训练后,能根据自身兴趣进入相应工作室继续学习,教学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而我们还停留在简单以材料划分工作室的粗放模式中,低年级基础课程单一,高年级材料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