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金融-202-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年第34卷第11期(总第559期)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1],全面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特性与潜力,促进农村地区综合、高效地发展。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便会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另外,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也是中国专家学者在经济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2]。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2007年实施了农业保险政策以来,为分散农业风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保险年鉴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的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了337319.59亿元的风险保障。2022年1月,河南省发布《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提出坚持遵循农业农村发展规律,稳步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河南是中国人口数量较多的省份,有将近5000万人生活在乡村,大约占全省总人口数量的一半[3]。河南也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在国家粮食供应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河南省现代化建设重点在“三农”,潜力空间也在“三农”[4]。然而,河南省自然灾害多发,现代农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农业保险是一种管理农业风险的工具,对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WTO框架下《农业协议》允许的绿箱政策,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农业支持政策[5]。农业保险的发展对中国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在2019年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2021年农业保险金额达1567.48亿元,为农业风险分散补偿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河南省农业保险和现代农业发展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献多集中在理论层面,鲜有学者从实证视角关注。因此,加快研究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1农业保险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农业保险是保险公司在政府财政补贴基础上,为种植业及养殖业开展的一种特殊保险。其主要职能包括稳定国家财政支出促进资金流转、加强风险监管减少灾害损失、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增长。因此,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主要通过灾前和灾后两种方式影响农业的发展[6]。灾前,农民普遍抗风险能力较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理性的农民往往会通过购买农业保险来规避风险,有效分散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积极性,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及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