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pdf
下载文档

ID:2577393

大小:5.09MB

页数:59页

格式:PDF

时间:2023-08-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性能 混凝土 应用技术 规程 CECS207 2006
C E C S 2 0 7:2 0 0 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中国计划出版社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C E C S 2 0 7,2 0 0 6主编单位:批 准单位:施行日期: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北京 交通大 学土建 学 院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 6年1 1月1日中国计 划出版 社2 0 0 6北京中国工程建设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 土应 用技术规 程C E C S 2 0 7:2 0 0 6中国计划 出版社 出版网址:www.jhpre女。com地址:北京市西城 区木杯地北里 甲n号国宏大厦C座4层邮政编码:1 0 0 0 3 8电话:(0 1 0)6 3 9 0 6 4 3 3(发行部)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廊坊市海涛印刷有限公司印刷85 0 mmxll6 8mml/3 2 2印张4 8千字2 0 0 6年1 1月第1版2 0 1 2年7月第4次印刷印数1 0 1 6 1一1 1 1 9 0册统一书号:1 5 80 0 5 881 0定价:1 4.0 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 电话:(0 1 0)6 3 9 0 6 4 0 4如有 印装质量 问题,请 寄本社 出版部调换含 名.J?月 lJ舀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 0 0 2)建标协字第1 2号文关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 0 0 2年第一批标准制、修订项 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制定本规程。本规程所指的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本规程是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 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 征求意见 的基 础 上 编制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高性能混凝土 的基本规定,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及验收。根据国家计委计标1 9 861 6 4 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批准发布协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编号为C E C S2 0 72 0 0 6,推荐给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采用。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混凝土结构专业 委员会C E C S/T C S归口管理,由清华大学 老科 技工作者协会(北京 海淀区清华大学,邮编1 0 0 0 84)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主 编 单 位:清华大学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参编 单 位:中建一局中建三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重庆交通大学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石家庄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恒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 司大连理工大学主要起草人:冯乃谦朋改非石 云兴冷发光郝挺宇丁建彤顾晴霞邸小坛杨德斌王玲田培陈翠红刘福生张树河牛全林王立久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 0 0 6年1 0月8日目次1总则 i.(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原材料 ,一(5)4.1水泥 ,(5)4.2骨料 (5)4.3矿物微细粉 ,(6)4.4化学外加剂 ,(6)4.5拌合用水 ,(7)5配合比设计 (8)5.1一般规定 (8)5.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8)5.3抗碳化耐久性设计 (8)5.4抗冻害耐久性设计 (9)5.5抗盐害耐久性设计 (1 0)5.6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 (1 1)5.7抑制碱一骨料反应有害膨胀 ,(1 2)6施工及验收 (1 4)6.1原材料管理 (1 4)6.2高性能混凝土拌制 (1 4)6.3工作性检验 (1 5)6.4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一(1 5)6.5高性能混凝土浇注 (1 6)6.6高性能混凝土养护 (1 7)16.7质量验收附录A混凝土抗除冰盐冻融试验方法 ,附录B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方法附录C水泥和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检测方法附录D碱含量计算方法附录E砂浆棒法快速检测骨料碱活性附录F骨料碱一碳酸盐反应 活性试验方法(混凝土柱法)附录G矿物微细粉抑制碱一硅反应效果检测方法(玻璃砂浆棒法)本规程用词说明附:条文说明(1 7)(1 8)(2 0)(2 3)(2 5)(2 6)(2 8)(3 1)(3 3)(3 5)1总则1.0.1为了促进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合理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1.0,3高性能混凝土应 用 于建设工程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oncrete采用常规材 料 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 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且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 的混凝土。2.0.2混凝土耐久性durabilityofC oncrete混凝土在所处工作环境下,长期抵抗 内、外部劣化因素的作用,仍能维持其应有结构性能的能力。2.0.3劣化现象degradationphenomenon由内、外部劣化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性能随时 间逐渐降低的现象。2,0.4外部劣化因素externalworse磁ngfactors导致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的外部环境原因。2.0.5内部劣化因素internalworseningfactors导致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的内在原 因。2.0.6容许劣化状态degradationallowance随着混凝土结构性能降低而 出现的劣化状态中,尚能满足结构正常使用要求的最低性能状况。2.0.7混凝土 工作性workabilityofconcrete混凝土适 宜于施工操作、满足施工要求的性能的总称。2.0.8混凝土体积稳定性volumestabilityof。oncrete混凝土初凝后,能抵抗 收缩或膨胀而保 持原有体积的性育匕。2.0.9混凝土力学性能mechanicalpropertiesofconcrete混凝土强度和受力变形性能的总称。22.0.1 0矿物微细粉平均粒径不大于物质粉体材料。mineralmicro一powders1。拌m、具有潜在水硬性或火山灰活性的矿3基本 规 定3.0.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功能要求。3.0.2高性能混凝土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应选用适当的水泥 品种、矿物微细粉,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3.0.3处于 多种劣化因素综合作用下 的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根据混凝土结构所 处 的环境条件,高性能混凝土应满足下 列一种或几种技术要求:1水胶比不大于0.3 8;2 5钱d龄期的6 h总导电量小于1 0 0 0 C;33 0 0次冻融循环后相对动弹性模量大于80%;4胶凝材料抗硫酸 盐腐蚀 试验的试件1 5周膨胀率小 于0.4%,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 5;5混凝土中可溶性碱总含量小于3.okg/m3。3.0.4高性能混凝土在脱模后,宜 以塑料薄膜覆盖,保持表面潮湿,进行保湿养护。4原材料4.1水泥4.1.1在一般情况下,高性能混凝土不得采用立窑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采用 的水泥必须符合下列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 B1 7 5;2矿渣硅 酸盐水泥、火 山灰质硅 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 酸盐水泥 G B13 4 4;3复合硅 酸盐水泥 G B1 2 9 5 8;4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 B 20 0;5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 B74 8。4.2骨料4.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 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 G J 5 2的规定。4.2.2配制C 6 0以上 强度等级高性 能混 凝 土 的粗 骨料,应选 用级配 良好的碎石或碎卵石。岩石 的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 比不宜低于1.5,或其压碎值Q。宜小于1 0。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 5 mm。宜采用1 5一2 5 mm和5一1 5 mm两级粗骨料配合。粗骨料中针片状 颗粒含 量应小于1 0%,且 不 得 混 入 风化颗粒。粗骨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 G J 5 3的规定。4.2.3在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碱活性骨料。当骨料中含有潜在5的碱活性成分时,必须按附录D、附录E的规定检验骨料的碱活性,并采取预防危害的措施。4.3矿物微 细粉4.3.1矿物微细粉宜采用 硅粉、粉煤灰、磨细矿 渣粉、天然沸石粉、偏高岭土粉以及其复合微细粉等。4.3.2所选用的矿物微细粉必须对混凝土和钢材无害。4.3.3所选用的矿物微细粉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质量要求:1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 B J1 4 6,宜选用1级粉煤灰;当采用n级粉煤灰时,应先通过试验证 明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方可采用:2用 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 B/T1 5 9 6;3用 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 B/T1 80 4 6;4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 B/T1 87 3 6;S混凝土与砂浆用天然沸石粉J G/T3 0 4 8;6天然沸石粉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 G J/1 1 2。4.3.4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微细粉等量取代水泥的最大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1硅粉不大于1 0%;粉煤灰不大于3 0%;磨细矿渣粉不大于4 0%;天然沸石粉不大于1 0%;偏高岭土粉不大于1 5%;复合微细粉不大于4 0。2当粉煤灰超量取代水泥时,超量值不宜大于2 5。4.4化学外加剂4.4.1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的外加剂,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 G B80 7 6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 B5 0 1 1 9的规定,并应对混凝土 和钢材无害。所采用的减水剂宜为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不宜低于2 0。4.5拌 合用水4.5.1高性能混凝土 的拌合和养护用水,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 G J 6 3的规定。5配合比设计5.1一般 规 定5.1.1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以及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5.1.2耐久 性设计应针对 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的作用,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容许劣化状态。5.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 比设计5.2.1高性能混凝土 的试配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cu,。)fcu,k+1.6 4 5 a(5.2.1)式中fcu,。混凝土试 配强度(M P a);fcu,k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 P a);一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无统计数据时,对商品混凝土可取4.S M P a。5.2.2高性能混凝土 的单方用水量 不 宜大于1 7 5 kg/m,;胶凝材料总量 宜采用4 5 0一6 0 O kg/m3,其中矿物微细粉用 量 不 宜大于胶凝材料总量的4 0%;宜采用较低的水胶比;砂率宜采用3 7一4 4%;高效减水剂掺量应根据坍落度要求确定。5.3抗碳化 耐久性设计5.3.1高性 能混凝土 的水胶 比宜按下式确定:W/5.83 c.。百哭不万十“d一一W,一二,。、式中苦水胶比(%);、BJ、卜。、8(5.3.1)c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cm);a碳化区分系数,室外取1.0,室内取1.7;t设计使用年限(年)。5.4抗冻害耐久性设计5.4.1冻害地区可分为微冻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应根据冻害设计外部劣化因素的强弱,按表5.4.1的规定确定水胶比的最大值。表5.4.1不 同冻害地区或盐冻地 区混凝土水胶 比最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