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4-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唐西域记》文学研究(19BWW022)第一作者:张元元(1999—),女,河南驻马店人,硕士,研究方向:越南社会文化。通信作者:王汝良(1973—),男,山东胶南人,教授,研究方向:东方文学与文化。第21卷第4期2023年8月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ofHongheUniversityVol.21No.4Aug.2023DOI:10.13963/j.cnki.hhuxb.2023.04.002《大唐西域记》在越南的译介与传播张元元1,王汝良2(1.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北京100089;2.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从长安出发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乃至西亚地区历史、地理、宗教等的重要文献。越南历史上长期使用汉字,《大唐西域记》汉字版最早或在7世纪就已传入越南,成为越南佛教徒耳熟能详的作品。1945年国语字成为越南的法定文字后,介绍玄奘生平的书籍及《大唐西域记》越南语译本迅速出现。到2007年,《大唐西域记》就已经有了两个越南语译本,且在越南多次再版。越南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研究《大唐西域记》在越南的译介和传播,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有着启示意义。关键词:《大唐西域记》;越南;玄奘;译介;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23)04-0005-05《大唐西域记》成书于公元646年,由玄奘口述,辩机编撰,记载了玄奘从长安出发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大唐西域记》在史地、民俗、宗教、中外交通、文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是研究中亚诸国及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南亚各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关注。目前,《大唐西域记》已被翻译成英语、印地语、越南语、日语、韩语、德语、俄语等多个版本。笔者试图以时间为脉络,通过分析汉字版《大唐西域记》的传入、相关越南语书籍的出现及不同越南语译本的问世等内容,厘清《大唐西域记》在越南的传播和翻译过程,并由此归纳总结出《大唐西域记》在越南的译介和传播对当代中国传播好中国声音和提升文化影响力的经验启发。一、《大唐西域记》传入越南考证(一)汉字版《大唐西域记》传入越南史实考辨历史上越南佛教与中国佛教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公元2~3世纪交州地区已经成为佛教要地,牟子、疆梁娄至、康僧会、耆婆等先后在交州传法或译经[1]。在3~10世纪的佛教传播中,懂得梵语和爪哇语,同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