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2期2023年4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HenanCollegeofFinance&TaxationVol.37No.2Apr.2023[收稿日期]2023-02-22[作者简介]张迪(1988—),女,河南方城人,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税理论与政策。环境税改革的国际经验借鉴:基于“双重红利”假说张迪(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河南郑州451464)[摘要]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源于西方,伴随着该理论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分析发现,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在我国的适应性受到一定限制。但仍可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为我国当前的环境税改革提供参考。我国环境税改革应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在以“绿色红利”为首要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蓝色红利”,具体建议包括完善环境税改革的顶层设计,推行温和渐进式改革,实行区域和行业间差别税率,落实相关配套制度改革。[关键词]税收;环境税;双重红利[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793(2023)02-0001-06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税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在环境污染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达国家环境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早在1920年,阿瑟·庇古就在《福利经济学》中第一次提出庇古税(PigouivainTax)。20世纪60年代末,Tullock和Kneese、Bower率先运用环境税“双重红利”的观点研究水资源。从20世纪70年代西方推行以“污染者付费原则”(PPP原则)为指导的环境收费制度,到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征环境税,再到目前的税收制度“绿色化”改革,环境税早已从理论研究走向了政策实践。特别是发达国家近年推行的“绿色”税制与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密切相关,甚至由后者直接推动。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环境税改革已历经40余年,积累了大量的理论文献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环境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双重红利”的视阈,剖析发达国家环境税改革经验,进而提出对我国环境税改革的政策建议。一、环境税“双重红利”假说:基于已有文献的分析环境税最早可追溯到庇古税。1920年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把马歇尔提出的外部性(Externality)拓展到税收政策的分析中。他认为,政府通过向厂商征税,将外部效应内部化,即可纠正因负外部性导致的市场价格扭曲。基于庇古税的观点,Tullock、Kneese、Bower和Pearce等学者认为,开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