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卷第3期2023年6月海洋湖沼通报TransactionsofOceanologyandLimnologyVol.45№3Jun.,2023基于RS和GIS的广西海岸滩涂利用时空变化分析覃漉雁,曹庆先,刘俐,李焰*(广西海洋研究院,广西南宁530022)摘要: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对2008年、2014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提取2008年、2014年广西海岸滩涂利用数据,分析海岸滩涂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8—2014年,面积减少的滩涂利用类型有沿海滩涂、沼泽地、红树林、养殖池塘,面积增加的滩涂利用类型有工业用地、空闲地、港口码头用地、公路用地、文体娱乐用地和城镇住宅用地。2008年到2014年广西海岸滩涂利用类型整体空间分布变化不大,但是在局部区域表现出较大的变化。关键词:广西;海岸滩涂;滩涂利用类型;时空变化中图分类号:P7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482(2023)03-091-07DOI:10.13984/j.cnki.cn37-1141.2023.03.013引言随着沿海经济快速发展,海岸滩涂开发利用问题备受专家学者的关注。早在1980—1986年,国家就组织开展“全国海岸带滩涂资源综合调查”,到2003年开展“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908专项)”[1]。黄鹄等[2]利用1955—2004年的遥感影像,提取广西海洋滩涂的变化资料,发现滩涂面积呈递减的状态,变化最大的是沙砾质滩涂,其次是红树林滩涂。覃漉雁等[3]分析了2008—2014年广西沿海滩涂利用结构及数量变化,并分析滩涂变化的驱动力。在以往的研究中,主要就沿岸滩涂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滩涂开发利用情况等进行分析,缺乏从空间分布上对海岸滩涂变化的分析。为了更直观了解广西海岸滩涂空间变化情况,为滩涂开发利用管理、海洋功能区划划定等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国家批准的2008年为起始点,以2014年即十八大后围填海项目减少的年份为现状年,基于遥感(RemoteSensing,R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技术,分析2008—2014年广西海岸滩涂利用类型及数量的时空变化,为进一步掌握广西海岸滩涂资源状况提供依据。1研究区域概况广西拥有1628km长的大陆岸线,西起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东至广东。拥有众多港湾,从西至东分布较大的港湾有珍珠湾、防城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港湾等。主要的入海河流有北仑河口、防城江、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南流江[4]。广西沿海分布有三个主要城市,北海、钦州和防城。在曲折绵长的岸线边上分布着丰富的滩涂资源,这些滩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