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023/05No.25525推荐·名家赖少其(1915—2000),当代书画艺术大师,著名的版画家、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和作家、诗人。全国第一、六、七届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南京军管会文艺处处长、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华东局文委委员、华东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上海文联副主席和华东、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及党组书记,1956年兼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委会主任。1959年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长期兼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1983年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等。赖少其LaiShaoqi赖少其隶书艺术符号的萌生与嬗变文_欧新中赖少其是20世纪杰出的艺术家,艺术修养深厚,在版画、国画、书法、篆刻等多个艺术领域都有着突出的成就。1980年,他还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筹委会代表团六名成员之一,随舒同先生访问日本,为新中国书法、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书法尤其是隶书,在笔墨语言及思想理念上都有突破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隶书艺术符号和风貌,为世人所称道。隶书是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字体,其“蚕头雁尾”的波画极富韵律感和起伏感,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美感深受人们的推崇与喜爱,在现当代广受追随和学习。关于隶书学习,自清以后大抵有三个方向。一是以汉隶为基,追求平正、工稳,得朴茂、雄伟之势,字形俊美、笔意古厚。二是以简帛等为准,兼融篆法,或在民间残砖片瓦中汲取营养,表现自然、高古、率意、通畅之姿。此类隶书变化丰富,节奏明快。三是以清隶为师,彰显个性语言,呈现自我风格,讲究线条变化及结构冲突,整体布置,妙趣横生,追求质朴灵动、奔放开张。赖少其学习隶书有其独到的艺术途径,有其独特的气质、胸怀和审美角度。他从自己的审美感觉和表达需要出发,寻找切入点和表达方式。随着其艺术人生历程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其隶书艺术符号的萌生与嬗变有着非常清晰的轨迹。一、萌生阶段(一)早年的艺术懵懂赖少其自小学时就喜欢看老师临摹康有为的“康体”,稍长便喜欢临习郑板桥那种隶楷相融、豪爽不羁、独具个性的“六分半书”,这一阶段只是对书法的懵懂体验。赖老在其《我学习书法的经历》中写道:“我在十三岁的时候,便给我的祖父坟墓用郑板桥书体写了一副对联刻在石上。”[1]159其时刚随其父母徙居陆丰新田,是尚未接受系统的文学和艺术教育前,一种最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