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7541/2023.2022.0427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群落拓扑结构及其关键种赵永松1单秀娟1,2苏程程1,3杨涛1,2金显仕1,2韦超1(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青岛266071;2.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烟台265800;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摘要:研究基于2020—2021年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调查,构建其食物网拓扑结构,结合网络分析法计算拓扑学指标,筛选关键种。研究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包含重要种和优势种37个,摄食关系数量223个,节点密度为0.17,连结密度为6.03,连结复杂性指数为12.21,种间关联度指数为0.16,特征路径长度为2.10,平均聚类系数为0.30。综合各拓扑学指数排序(D、Dout、Din、BC、CC、IC、TI1、TI3、TI5、K、Kb、Kt、F和DF),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日本鼓虾(Alpheusjaponicus)、白姑鱼(Pennahiaargentata)、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stigmatias)和扁玉螺(Glossaulaxdidyma)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关键种。其中,口虾蛄和白姑鱼是关键捕食者,矛尾虾虎鱼是关键中间种,扁玉螺是关键饵料种,日本鼓虾则介于关键中间种和关键饵料种之间。该海域底层消费者多为杂食性物种,具有高复杂性、高连接性和低路径长度的特点,使外界扰动的影响可以相对迅速地扩散到整个底层食物网,从而减少任何特定波动的总体影响。关键词:庙岛群岛;食物网;拓扑结构;关键种;生物多样性中图分类号:S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207(2023)09-1464-12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性因素,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优势种与关键种都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相比于在生物量和丰度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优势种,关键种的判断往往不是那么直观并且容易被忽视。关键种通常在食物网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调控着群落结构,同时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2]。当把某些关键种从生态系统移除,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可能都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破坏[3]。因此,关键种筛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基础研究、分析生态系统结构的有利方法之一[4]。庙岛群岛(又称长岛)作为我国北方极具代表性的典型近岸岛屿,在生态系统服务和维持生物多样性上具有重要价值,是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Biodiversityhotspots)[5],具有以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