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ARTOBSERVER美术观察ARTOBSERVATION008总第334期给孩子的工艺美术史要准确、晓畅—专访尚刚牟晓林内容摘要:随着中国当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美育的重视,广大民众越来越看重美术史、工艺美术史对于儿童视野拓展和审美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3~5年级)的任务已开始涉及了解中外美术、欣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之后各学段的任务都在进一步加深对中外美术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如何适应儿童认知和理解特点,将丰富的美术史、工艺美术史内容以晓畅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做好美术史、工艺美术史的普及工作,成为开展美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先生。关键词:儿童美育写给孩子的美术史给孩子的国宝工艺美术史美术史给孩子写美术史和工艺美术史是在做艺术普及和美育工作牟晓林(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本刊特约记者):尚老师好!您曾写作《给孩子的国宝》一书,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本书出版的背景及其写作体例、主要内容?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我写过三种关于古代工艺美术的普及读物,三本书的约稿人都是汪家明兄,书名也都是家明兄起的。2007年,我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写过《天工开物:古代工艺美术》,当时,家明兄是三联的副总编,他不仅是约稿人,还是责任编辑。家明兄调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当社长后,约我写了一本《极简中国工艺美术史》,他又做了责编。退休后,他曾加盟中信出版社的“活字文化”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策划了一套由北岛主编的“给孩子系列”丛书,内容包括散文、诗歌、音乐、书法、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家明兄约我写的是《给孩子的国宝》,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本书是给孩子写的,是个很浅显的普及本,跟我以前写的工艺美术史不一样。以前写工艺美术史一般是按朝代来写,这本书是按门类来写的。牟晓林:这本书按照门类分为六编,请您谈谈采取这种分类的理由?尚刚:因为我不想按照以前的体例,写成普及的中国工艺美术史,并且,许多读者也是对具体的工艺美术门类更感兴趣。于是,我就按门类写了。按材质,工艺美术一般可分为六个门类:织绣、陶瓷器、金属器、漆木器、玉石器。此外,还有玻璃、牙雕、竹刻等较小的品类,它们被我放在了“其他”里,就形成了书中所呈现的六编。在金属器中,我把它拆成了青铜器、金银器;在陶瓷器里,分成了陶器和瓷器。牟晓林:在写作这本书时,您选择不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