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规模猪场固体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助力乡村振兴□文/张艳玲1李菲2刘晓旺2摘要: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紧密结合,既实现了养殖业的健康绿色发展,又为我国“双碳”目标作贡献,可达到发展养殖与降低碳排放的“双赢”目标,为乡村振兴助力。本文从加强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角度出发,论述了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的必要性,并给出了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的技术指标,供养殖场(户)参考。关键词: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乡村振兴;降碳减排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均提出中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估计,全球18%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于畜禽养殖业。因此,减少碳排放不仅是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加强规模猪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规范是实现降碳减排的重要环节之一。一、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一)生态环保要求传统的养殖业多是养殖户自发的,养殖数量则随市场需求而变化,因此出现养殖业的布局不合理、种养脱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养殖业迅猛发展,建设了好多规模不等的猪场,由于没有对粪污处理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导致粪污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有效治理,就直接排放或作为粪肥直接使用,随着养殖规模的逐渐增加,粪污数量也迅速增加,且表现出粪污集中,无法自然消耗,造成环境污染、增加疫病风险。2013年国务院第643号令《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提出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提出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2017年农业部印发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行动方案中根据我国畜禽养殖现状和资源环境特点,对一些养殖重点区域提出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模式,提出以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等原则。(二)养分资源利用价值我国畜禽粪尿产生量很大,虽然不同研究者估算的粪尿产生量各有差异:如石晓晓等估算2015年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为3.834×109吨;侯胜鹏估算结果为31.584亿吨。但是总的结论就是我国畜禽养殖粪污产生量很大。畜禽粪尿中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因此畜禽粪尿的养分利用价值较大。畜禽粪尿养分利用价值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2个方面。直接价值:畜禽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