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毕业论文:农村中小学美术“美术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新课标将学习领域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板块。但评论以欣赏为根底,评论“的水平实际上主要是理解、鉴赏的水平,所以评论也可纳入欣赏,即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应用既包括欣赏又包括创作。为简明起见,我们习惯把学生的美术实践概括为欣赏与创作两类,而把美术课分为创作课或专题欣赏课两类。按这种分法,我省中、小学美术老教材中,创作课的课时量占去总课时的92.9%,而专题欣赏课只占7.1%。那是不是意味着美术欣赏课教学不重要呢不。我们认为美术欣赏教学很重要,从某种角度来说甚至比创作教学更重要。可是,在现实教学中,专题欣赏课也好、创作课中包含的随堂欣赏也好,对欣赏教学的研究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许多陈旧的观点仍束缚着欣赏教学水平的提高。美术学习几乎成了美术创作的同义词。那么,在有限的专题欣赏课和创作课的欣赏环节中,我们的欣赏教学水平低在哪里呢低在内容贫乏、方法落后等,我在下面加以反省。(一)欣赏教学的弊端1、教学内容贫乏欣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它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现实的欣赏教学内容贫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容美的欣赏常常局限于较浅层次;二是无视对形式美的欣赏。先看对内容美欣赏层次不高的问题。“内容美包括两个层次:较浅的层次如同作文的题材〞,指作品的选景(即画者描绘的物象、场景等)及其意义;“深层次一般成为主题〞,指作者对这些生活(物象、场景等)及其意义的理解、评价、态度和情感,它是更重要的内容美。现实教学中,由于许多教师自身欣赏水平有限或者对欣赏教学理解不够,在课堂上大量时间用于描述、解说作品中的人物、事物、场景(即题材),而对作品的主题未作深入挖掘,或者点到为止。前几年我在江中听过一位高级教师在上高中三年级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欣赏时,对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内容、画面、构图、笔墨等作了细致的介绍和描绘,而对主题即范宽在画中所倾注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古代文人绘画思想(教材中予以强调的)却一语带过,不痛不痒。高级教师在高中尚且如此,初中和小学就更不用说了。再看重内容美无视形式美的问题。““内容决定形式,这是题材决定论〞、主题先行论〞者一致的解说。近十几“年来,这两论〞构筑的壁垒被打破,许多美学家、艺术家都认识到形式美打动、吸引观众的重要性。特别对欣赏过程而言:首先,形式美是打动、吸引观众,启动欣赏过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