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医用XX射线诊断射线诊断影像质量影像质量(zhìliàng)(zhìliàng)控制控制合肥市卫生合肥市卫生(wèishēng)(wèishēng)局卫生局卫生(wèishēng)(wèishēng)监督所监督所徐影徐影第一页,共一百零九页。第一页,共一百零九页。▼X射线(shèxiàn)基础知识▼医用X射线机影像质量控制第二页,共一百零九页。第二页,共一百零九页。X射线基础(jīchǔ)•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lúnqín)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现象时,发现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并能使荧光材料发光的射线。由于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代号,称为X射线,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伦琴发现了X射线,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医用放射诊断学。他的发现为自然科学的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年伦琴荣获物理学第一个诺贝尔奖。第三页,共一百零九页。第三页,共一百零九页。(1895年12月22日诞生(dànshēng)了第一张X光照片)•ClicktoaddText第四页,共一百零九页。第四页,共一百零九页。1896年X线开始应用于医学。主要是临床的骨折和体内异物的诊断。当时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diànyā)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30min~1h。一百多年来,X射线影像设备发展历史,也就是围绕不断提高X射线影像质量、降低患者(受检者)剂量和工作人员受照剂量的发展历史。XX射线射线(shèxiàn)(shèxiàn)基础基础第五页,共一百零九页。第五页,共一百零九页。(shèxiàn)(X射线诊断学关键技术发展简史)年代关键技术发展1895年1896年二十世纪:20年代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X射线发现开始用于临床诊断钡造影出现增感屏、旋转阳极X线管影像增强器稀土增感屏的早期工作X线TVCT技术出现并用于临床DSA、CR(计算机摄影)DR第六页,共一百零九页。第六页,共一百零九页。(射线产生(chǎnshēng)的原理)XX射线的产生射线的产生11:高能:高能电子经过原子核,受电子经过原子核,受到核库仑场作用,损到核库仑场作用,损失能量以连续谱失能量以连续谱XX射线形式释放射线形式释放(shìfàng)(shìfàng)。。XX射线的产生射线的产生22:高能:高能电子击飞原子内层电子击飞原子内层电子,外层电子补电子,外层电子补充空穴时释放特征充空穴时释放特征XX射线。射线。++特征特征XX射线射线++连续连续XX射线射线第七页,共一百零九页。第七页,共一百零九页。X射线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