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辨心病证候第二节:辨肺病证候第三节:辨脾病证候第四节:辨肝病证候第五节:辨肾病证候第六节:辨腑病证候第七节:辨脏腑兼病证候第九章:脏腑辨证第九章:脏腑辨证概说一、何谓脏腑辨证:脏腑辩证是在认识脏腑生理功能脏腑病变特点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四诊收集的症状、体征及有关症情资料、判断疾病所在的脏腑部位,病因病性等,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的辨证归类方法。简言之:即以腑腑为纲,对疾病进行辨证。二、脏腑辨证的沿革:1.《内经》提出了按脏腑进行辨证的观点。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确立了以脏腑病机立论进行辨证。3.华佗《中藏经》使脏腑辨证初具系统性。4.唐宋时期,脏腑辨证在各种辨证方法中重要地位已确立。5.明清时医家主要是从不同脏腑病证分别进行研究而卓有成效。6.五十年代后,通过对历代医籍的整理,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三、脏腑辨证的特点:1.腑脏生理功能及其病理变化是脏腑辨证的理论依据。2.病因病性辨证是腑腑辨证的基础。3.要从整体观角度分析脏腑病变所属证候。四、脏腑辨证与其它辨证方法的关系:八纲辨证——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和基础。脏腑辨证——中医临床各科辨证的基础与各种辩证方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法密切相关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五、脏腑辨证的范围:主要运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的内伤杂症。第一节心病辨证第一节心病辨证一、心的生病理特点:主血脉——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心痛,脉结代、促心主神志——心不主神志—轻——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重——神昏、神识错乱二、心病虚实证常见病因思虑劳神太过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虚证先天不足,脏气虚弱→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虚脱证久病伤心痰阻、火扰心火亢盛,心脉痹阻实证寒凝、气郁痰蒙心神,瘀阻脑络瘀血痰火扰神等证三、心病临床常见证型(一)虚证:1.心血虚(1)定义:指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所表现的证候。(2)病因病机:脾气虚生血不足不荣心不主血脉——心悸失血过多心血亏虚不养心不主神志—失眠,多梦,健忘久病失养不充劳心耗血(3)证候特点: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及血虚证为主要辨证依据。2.心阴虚:(1)定义: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2)病因病机:心失滋润心不主血脉—心悸,怔忡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濡养心不主神志—心烦,失眠多梦热病后期,耗伤阴液心阴亏虚阴不制阳——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红赤肝肾阴亏,累及于心虚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