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炎疾病概要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牙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牙龈炎或口角炎等。婴幼儿时期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分泌少,口腔粘膜比较干燥,有利于微生物繁殖,易患口腔炎。常见的口腔炎有疱疹性口腔炎(单纯性的疱疹病毒感染)、溃疡性口腔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和维生素B、C缺乏等。本病的特点是口腔破损并感染,出现流延、疼痛(婴儿表现为哭闹、拒食)、发热。治疗要点是清洁口腔及局部涂药,严重者全身用药。预防本病的重点是做好口腔卫生保健,预防原发病,增强机体抵抗力。龈护理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有局部刺激使口腔粘膜受损的病史,如不适当的擦拭口腔、饮食过热、食物过硬、误服腐蚀性药物等;也可有乳瓶橡皮乳头消毒不严或乳母乳头不洁史;口腔不卫生或疾病(如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可诱发口腔炎,疱疹性口腔炎常有与本病患儿的接触史。2身体状况(1)疱疹性口腔炎①局部表现:初起口腔粘膜(齿龈、舌、唇内、颊粘膜)甚至口角及唇周皮肤呈散在或成族的小水泡,水泡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溃疡面覆盖黄白色膜样渗出物,周围绕以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溃疡;②全身表现:因局部疼痛出现哭闹、烦恼、拒食、流延,并出现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2)溃疡性口腔炎①局部表现: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继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糜烂面或浅溃疡,边界清楚,表面有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灰白色假膜,拭去假膜则见渗血现象,不久创面又被假膜覆盖;②全身表现:患儿因局部疼痛而哭闹、烦躁、拒食、流延,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颌下淋巴结肿大。(3)鹅可疮①局部表现为颊粘膜、舌、牙龈、上腭等处出现白色乳凝快样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有时波及咽部或大部分口腔粘膜,强行拭去可见红色创面。患处不痛,不流延;②一般无全身症状。严重者可累及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真菌性肠炎或真菌性肺炎。3心理、社会状况患儿主要是口腔疼痛造成的哭闹、烦躁。加长常因患儿不能顺利进食而出现焦虑,急于寻求解决办法,愿意接受健康指导。疱疹性口腔炎因传染性强,常在患儿所在托幼机构流行。①、二护理诊断/问题1口腔粘膜的改变:与口腔不洁、抵抗力低下造成感染有关。诊断依据:患儿口腔粘膜有炎症、疱疹、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