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学[目的要求]•1.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和分布概况。掌握经络的基本作用。•2.熟悉经络与阴阳、五行、脏腑的关系。熟悉经络学对临床的指导意义。•3.了解其由来、理论形成和发展概况。一、经络的概念经络是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沟通表里)、运行气血的通路。•经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络脉:经脉别出的分支。络: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二、经络概念的形成:气血→脉→经络•气血——化生于水谷精微,行于脉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古人称之为生命的特征。•脉——指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将“脉”按大小、深浅不同而区分,是对“脉”的进一步分析。源流:•最早论述针灸的医著:《黄帝内经》《脉书》•最早的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经络学说阐述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经络与脏腑的关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三、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十二经脉十二经别经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经络十五络孙络浮络络脉(一)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名称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和表里关系4.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11、十二经脉的命名、十二经脉的命名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组成。手足:经脉四肢循行的部位阴阳:阴阳:经脉阴阳气血的多少脏腑:经脉内在的属络关系命名原则命名原则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外(阳)四肢内(阴)阳明前(拇指)太阴少阳中(中指)厥阴太阳后(小指)少阴前——手太阴肺经内侧——手三阴经中——手厥阴心包经上肢——手后——手少阴心经前——手阳明大肠经外侧——手三阳经中——手少阳三焦经后——手太阳小肠经前——足太阴脾经内侧——足三阴经中——足厥阴肝经下肢——足后——足少阴肾经前——足阳明胃经外侧——足三阳经中——足少阳胆经后——足太阳膀胱经具体名称:2、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1)走向交接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