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人工合成抗菌药第一页,共五十四页。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或其人工半合成衍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人工合成的抗菌药: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药物。第二页,共五十四页。合成类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甲氧苄啶类硝基呋喃类硝基咪唑类第三页,共五十四页。第一节喹诺酮类第四页,共五十四页。喹诺酮类(Quinolones)第一代:萘啶酸,已淘汰〔1962〕第二代:吡哌酸,已淘汰〔1974〕第三代:诺氟沙星〔1979〕第四代:曲伐沙星〔1997〕注:第三、四代喹诺酮类分子结构中均引入了氟原子,统称氟喹诺酮类第五页,共五十四页。G-菌为主G-菌G+菌G-菌G+菌厌氧菌12种4种名称英文名抗菌谱上市上市国家时间注:按国际非专用药名〔INN〕命名原那么,氟喹诺酮类均采用“-oxacin定〞名我音第六页,共五十四页。抗菌机制抑制细菌DNA螺旋酶II和IV抑制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功能DNA超螺旋结构不能封口细菌DNA单链断裂细菌死亡意义:选择性抑制细菌DNA螺旋酶,对人体拓扑异构酶影响小,故一般毒性小第七页,共五十四页。喹诺酮类抗菌机制示意图高度卷紧的DNA松散的DNA染色体实际长度负超螺旋下的长度DNA螺旋酶喹诺酮类第八页,共五十四页。第九页,共五十四页。抗菌机制改变细胞壁糖肽的构成糖肽降解菌体裂解诱导DNA的SOS修复DNA错误复制基因突变第十页,共五十四页。第十一页,共五十四页。第十二页,共五十四页。耐药机制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细菌胞体内或耐药菌外排药物——低浓度耐药细菌DNA螺旋酶基因突变,使作用靶位构象改变——高浓度耐药第十三页,共五十四页。共同特性抗菌谱:广谱、杀菌剂对需氧及厌氧菌均有杀菌作用G-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G+菌,包括耐药金葡菌,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弯曲菌第十四页,共五十四页。需氧菌厌氧菌G+球G+杆G-球G-杆葡萄球菌属:金黄色、表皮、腐生葡萄球菌链球菌属:肺炎球菌[丹毒、猩红热…]1白喉杆菌;2炭疽杆菌奈瑟氏菌属:1淋球菌;2脑膜炎双球菌;3卡他莫拉菌除常见的两种G+杆外,其余杆菌多为G-杆,如伤寒、鼠疫、痢疾、绿脓、大肠杆菌等1破伤风杆菌;2产气夹膜杆菌;3肉毒杆菌;4艰难杆菌;5放线菌①②③④⑤第十五页,共五十四页。共同特性药代动力学特性良好1)口服吸收好,血药浓度高〔口服、注射制剂〕2)半衰期相对长3)血浆蛋白结合率低,表观分布容积值较大4)分布广泛,组织药物浓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