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课根底(jīchǔ)医学院第一页,共二十八页。第二页,共二十八页。第三页,共二十八页。为不完整的柱状体,全长8cm,延髓呈倒置圆锥体形,长2.8cm下宽0.9-1.2cm上宽2.4cm;脑桥居中膨大横径3-3.6cm;中脑居上1.5-2cm最大横径4-4.5cm。1.呈干状,是大脑、小脑和脊髓间的桥梁。形不整,上宽下窄,故上段病灶往往(wǎngwǎng)涉及一侧,而下段病灶易致两侧受累。2脑干腹侧近中线两侧均膨凸〔大脑脚,脑桥基底部、锥体〕,因为下行的运动纤维行径其深方,且隆起结构上宽下窄,如同一人站立,两臂上举下肢交叉。3有十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ⅠⅡ脑神经外〕其中除Ⅳ脑神经发自中脑背侧以外,其余均自脑干腹侧和腹外侧发出。因此:1〕有脑神经病症是脑干和脊髓病变的主要区别;2〕凡出现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病损必在脑干而不可能在它处。4管室系统在脑干已扩大成第四脑室第四页,共二十八页。结构特点1区分为四区:基底部、被盖部、管室部和顶盖部2脑干结构复杂,灰白质配布已被打乱,不像脊髓(jǐsuǐ)灰白质配布那样规律。3灰质位置:位于脑干被盖部的背侧份特点:呈团块状,称神经核〔脑神经核和中继核〕因此脑干被盖部损伤,可引起节段性脑神经症4白质:脑干白质纵横交错,脊髓的传导束除固有核外均延伸到脑干:脑干白质位置进腹侧,其中下行传导束集中在脑干腹侧部〔脚底、基底部和椎体〕,上行传导束集中在脑干脑干被盖部的腹侧份。第五页,共二十八页。内部结构一、灰质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二、白质纵行纤维(xiānwéi)横行纤维斜行纤维三、网状结构第六页,共二十八页。第七页,共二十八页。第八页,共二十八页。非脑神经核延髓:下橄榄(gǎnlǎn)核、薄束核、楔束核脑桥:桥核、斜方体核、上橄榄核中脑:红核、黑质、上丘核、下丘核第九页,共二十八页。1下橄榄核:位于橄榄体深方,人类(rénlèi)兴旺,包括三局部:1〕下橄榄核本部:呈卵圆形或囊状,内为白质,周边为灰质且呈卷曲多皱的囊袋,袋口向内称之门;2〕内侧副橄榄核:为灰质板,位于本部与内侧丘系之间;3〕背侧副橄榄核:也为灰质板。二个副橄榄核和下橄榄核本部的最内侧部在种系发生上最早称旧橄榄核,余称新橄榄核。第十页,共二十八页。第十一页,共二十八页。其传入纤维来自纹状体、网状结构和红核。中央被盖纤维位于被盖中央,由上下行纤维组成,包括网状丘脑(qiūnǎo)纤维、丘脑(qiūnǎo)红核橄榄束、红核网状纤维、脊髓橄榄纤维。传出纤维为橄榄小脑束:由核群发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