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dìsān)讲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第一页,共三十六页。引言(yǐnyán)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最大的特点是能够(nénggòu)刺激初始T细胞(naiveTcell)进行增殖,与此相比,M、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第二页,共三十六页。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功能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疾病(jíbìng)的发生机制的认识和防治措施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DC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其与某些疾病发生和防治的关系,正受到高度关注。第三页,共三十六页。一、树突状细胞(xìbāo)的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主要起源于骨髓中CD34+多潜能造血干细胞(CD34+Hematopoieticprogenitorcell,简称CD34+HPC),它经过4个阶段分化成为成熟的DC:①骨髓和血液(xuèyè)中的前体DC;②外周非淋巴组织中的不成熟DC;③流出淋巴液和血液中成熟过程中的DC;④次级淋巴组织中的成熟DC。第四页,共三十六页。近年研究(yánjiū)发现,CD34+HPC在GM-CSF和TNF-α作用下沿三条不同的路线向成熟的DC分化。CD34+HPC分化为CD1a+前体DC,分化成含Birbeck颗粒(kēlì)、表达Lag抗原、E-Cadherin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hamscell,LC)和间质DC。CD34+HPC分化成的CD14+前体DC,分化成表达CD1a、CD2、CD9、CD68及因子(yīnzǐ)XIII的DC。另外,CD14+的前体细胞在M-CSF作用下还能分化生成巨噬细胞。CD34+HPC分化成外周血液中CD14+单核细胞,在GM-CSF和IL-4作用下,CD14+单核细胞首先分化成不成熟DC,然后在TNF-α、IL-1、LPS等炎性介质作用下,发育成成熟DC。第五页,共三十六页。值得注意的是:CD14+单核细胞分化成的不成熟DC,保留有M-CSF受体。但是,当其发育成熟后,M-CSF受体随即消失。因此(yīncǐ),比较统一的看法是:CD14+单核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发育成不同的细胞。①在GM-CSF和IL-4作用下,发育成DC。②在GM-CSF和M-CSF作用下,发育成巨噬细胞。第六页,共三十六页。第七页,共三十六页。二、DC的共同特征(tèzhēng)和表面标志成熟的DC来源和组织分布(fēnbù)不同,但具有下列共同特征:1.DC的共同(gòngtóng)特征形态上呈树突样;表达CD1a、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