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课、讲话必备的289个素材小故事8.7万字(289篇).docx
下载文档

ID:252982

大小:207.86KB

页数:596页

格式:DOCX

时间:2023-03-1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党课 讲话 必备 289 素材 故事 8.7
目 录 红色小故事(165 则) 002 时代楷模小故事(27 则) 189 中古古代小故事(74 则) 218 总书记身上的小故事(23 则) 296 — 1 — 红色小故事(165 则) 网络 素材 红色 党史 小故事 毛泽东谈奋斗 10 毛泽东谈事业观 11 毛泽东抓政治训练的故事 12 刘伯承注重对敌作战研究的故事 13 毛泽东抓干部专业化学习 14 王新亭将军的家规 15 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 16 刘华清力劝弟弟在家种田 17 毛泽东关心群众的故事 18 周恩来俭朴的故事 19 彭德怀讲真话的故事 20 陈云调研的故事 21 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故事 22 王震与南泥湾的故事 23 罗荣桓坚持真理的故事 24 任弼时勤奋的故事 25 黄克诚忠诚的故事 26 — 2 — 董必武的家风 27 周恩来严以律己 28 刘伯承钻研的故事 29 毛泽东“三个牺牲”的故事 30 毛泽东“戒烟”的故事 31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故事 32 彭德怀谦虚的故事 33 陈云人民观念的故事 34 徐特立入党的故事 35 周总理的十条家规 36 半条棉被 37 毛泽东讲党课 38 毛泽东善于运用语言 39 毛泽东谈不正之风 40 赵尚志罚站的故事 41 赵尚志乐观主义精神的故事 42 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 43 毛泽东的忧患意识 44 毛泽东抓干部学习 45 毛泽东抓组织建设的故事 46 “游走郎中”邓子恢 47 毛岸英下基层 48 — 3 — 毛泽东谈语言风格 49 贺龙开玩笑的故事 50 毛泽东打比喻 51 毛泽东谈任人唯贤 52 陈赓“爱吃”黑面饺子 53 毛泽东开展调查研究 54 朱德重视调查研究 55 邓小平开展调查研究 56 刘少奇拜人民为师 57 邓中夏“五分钟谈话”的故事 58 周恩来坐火车拒绝包厢软卧 59 周恩来不忘过去 60 刘少奇的零用钱 61 陈云不搞以权谋私 62 邓小平当“钳工” 63 周恩来的“休息观” 64 毛泽东给军队立规矩 65 毛泽东倾听群众呼声 66 任弼时坚强不屈 67 陈云不给自家盖房子 68 罗荣恒不搞特殊化 69 张闻天严格家教 70 — 4 — 朱德的澡盆 71 周恩来参加劳动不特殊 72 任弼时拒不搬家 73 董必武教子务农 74 邓小平不坐黄包车 75 周恩来严守纪律 76 邓颖超不搞特殊 77 陈昌甫坚贞不屈 78 杨开慧坚定信仰 79 林伯渠爱学习 80 毛泽东与人民心连心 81 陈潭秋敢于斗争 82 陈延年信仰真理 83 方志敏坚定信念 84 陈树湘断肠取义 85 林伯渠的四条原则 86 高成山敢打敢拼的硬骨头 87 胡修道服从组织安排 88 毛泽民廉洁自律 89 向警予宁死不屈 90 贺英倾尽家产支持革命 91 朱正传分到皮袄让给同志 92 — 5 — 胡锡奎与一个数字的故事 93 黄克诚深入基层被战士认成股长 95 胡耀邦不做“过路神仙” 96 刘少奇勤于学习被称为“刘九书柜” 97 董必武中了秀才不请酒 99 毛泽东禁徇私:亲戚排队 3 天没买到票 100 毛主席 7 个月不吃肉识破炒青菜里偷放的鸡汤 102 朱德 21 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104 周恩来:对数字不许说“大概” 106 聂荣臻力排万难带领科技大军造出导弹原子弹 108 陈赓创办军事学院曾堵厕所逼着周恩来做批示 110 周恩来一个个给清洁员、厨师拜年 113 李先念借马帮助老百姓娶老婆 115 要像“苦瓜”一样做人 117 开国上将陈再道“被改姓”不改回 118 何耀榜司令为战斗拒绝高位截肢保守治疗 119 王必成将军下部队的“罢宴风波” 120 刘华清上将为何两次“走后门” 121 宛希先坚决跟着毛委员干革命 122 官兵要有盐同咸 123 李先念下连队检查工作自称是通讯员 124 5位战士渡乌江 126 — 6 — 6只木船过金沙 128 在休整中扩军 130 叶挺将军宁肯饿肚子也不吃嗟来之食 131 不做“红墙里的贵族” 132 李先念无惧降 6 级 133 一根油条引发的整风 134 聂荣臻力排万难带领科技大军造出导弹原子弹 135 为闹革命与兄弟分家 136 抠门的方志敏 137 任弼时大喊陈独秀 138 “秦老专”的本色 139 7岁女孩两次给李先念写信 140 恽代英为亡妻守义十年 141 毛泽东“未便再荐”的故事 142 刘伯承拒过生日 143 周恩来让侄子一辈子留在淮安 144 陈云的朴实生活 145 罗厚福带领新四军战士屋檐雪地度除夕 146 朱德的扁担 147 宋庆龄申请加入共产党临终前实现夙愿 148 为修缮西花厅自我批评 149 私事要花个人钱 150 — 7 — 警卫西柏坡 151 病危中的呐喊 152 陈云的秘密 153 王树声大将为什么几次搬新家未遂? 154 陈云对家人实行“三不准” 156 徐海东戒酒 158 彭德怀摘画像 159 黄克诚不怕拉下脸 160 陈云写信要求停发接济费 161 王树声大将拒礼 163 王树声大将住平房去世 164 粟裕“走后门” 166 傅玉和:亲自下令枪毙贪污抗日税款的堂弟 167 王建安视察拒陪同 168 公务用车岂能接娃娃放学 169 吴永光下雨不准用车 170 吴德峰走后门没门 171 梁斌三次辞官的故事 172 王树声“收购”家乡送的茶 173 董必武为六角钱写检讨 174 嫌夫人帽子买贵董必武作自我批评 175 彭德怀的“特权” 176 — 8 — 贺炳炎探亲“三辞刘专员” 177 饿倒在粮食挑子旁的粮草官 178 坐筐过绳桥会师 180 红军女战士“接受检查” 181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公开出版的政治机关报 182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史 183 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 184 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制式党旗 185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校 186 王宏坤将军觉得自己不行 187 — 9 — 毛泽东谈奋斗 《永久奋斗》一文是毛泽东 1939 年 5 月 30 日在延安举行的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1939 年正值红军长征结束不久,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建立发展革命根据地,并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救国斗争。1939 年 5 月也正值五四运动 20 周年。中国共产党从青年中选出模范青年并召开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并指出“永久奋斗”是最主要的一条,没有艰苦奋斗,其他都是空的。 — 10 — 毛泽东谈事业观 1951 年 7 月,毛泽东在与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同学谈话时,说 到 1912 年在湖南图书馆自学的经历,坦言当时最大的收获是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震撼之余不禁感叹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产生了通过革命来改变社会的使命感,从而“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正因为共产党人不论遇着何事,总是以群众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因此就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这就是其事业必然获得胜利的根据。 — 11 — 毛泽东抓政治训练的故事 井冈山时期,由于战斗频繁,伤亡又大,部队中补充进了很多游民分子,毛泽东认为,“在此种情况下,只有加紧政治训练的一法”。他常常亲自给官兵上课,教育他们养成严格的纪律,克服流寇思想。由于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的限制等原因,红军中产生了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等许多错误思想。毛泽东指出:“种种不正确思想的来源,自然是由于党的组织基础的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成分所构成的;但是党的领导机关对于这些不正确的思想缺乏一致的坚决的斗争,缺乏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也是使这些不正确思想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四军通过了《古田会议决议》,对红军中存在的种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剖析,并一一指出了纠正方法,加强对官兵的教育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 12 — 刘伯承注重对敌作战研究的故事 刘伯承指挥作战,高度重视任务、敌情、我情、地形和时间这五件事,强调: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特别是对敌情分析, 每战前总是做到详细、精辟、透彻。攻克襄垣后,刘伯承主持起草《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下发部队,总结襄垣战斗中的经验教训。《指示》客观分析了晋绥军优缺点,指出晋绥军“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掎角之势”。野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但一般不善于白刃格斗,其特点是善于守城,极不善于野战,反对莽撞、拼命地猛冲猛打,不计伤亡和效果的游击作风,为取得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13 — 毛泽东抓干部专业化学习 1948 年九月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城市管理和建设问题, 把“全党要学习工业和做生意”列入首要学习内容。10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提出“要训练大批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作为我们党今后工作的重要任务”。1949 年 2 月,毛泽东再次提醒全党,如果我们的干部不能迅速学会管理城市,我们将会发生极大困难。进京“赶考”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给广大干部部署了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任务: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必须去学习同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 — 14 — 王新亭将军的家规 1963 年的一天,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上将王新亭同志,偕同夫人田维新到北京饭店参加一个为外国军事代表团 举行的招待会。 当王新亭夫妇谈笑风生地和大家握手的时候,一个青年军官走到田维新面前举手敬礼:“妈妈,您好!”人们同时一惊。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看那年轻军官和田维新同志,又不无疑惑地望望王新亭将军。其中的一个负责同志正要开口询问王副总长, 王新亭将军右手一挥,笑着说:“进去吧,时候到了。” 人们疑惑不解,似乎在问:“王岳生的父亲不是总参的参谋王进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王新亭和田维新有 6 个孩子,其中就有 5 个参了军, 为了叫他们丢掉高干子弟这根拐杖和大红伞,经受一个普通战士 应有的锻炼,还是在大儿参军之前王将军就和田维新商量立了一 条家规——“子女从军纪律”:孩子入伍填表时,在直系亲属一栏中只准写:“父亲,王进,总参谋部参谋”,入伍后不许透漏父母亲真实姓名和职务,否则就是违反纪律、破坏家规。 以后,他们的 5 个孩子先后在南京、北京、二炮等部队服役, 个个都严守了这条家规,因此和他们一道共事多年的战友,谁也不知道他们就是王新亭将军的子女。 — 15 — 不为一台照相机搞特殊 1954 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