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瘤疗效评估方法进展——mRECIST标准第一页,共三十页。•多年来全球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寻找更为有效的药物或方案以提高肿瘤疗效•客观评价肿瘤治疗的疗效显得尤为重要•在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中更是如此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的开展需要治疗后的评价标准第二页,共三十页。19801981-WHOcriteria1990200020221994-RECICL2000-EASLcriteria2004-RECICLrevised2022-AASLD/JNCIcriteria2022-modifiedRECIST2022-RECIST(revised)2000-RECIST2007-Choicritera(GIST)2022-RECIST1.1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的演变实体瘤指南肝癌指南第三页,共三十页。WHO标准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特点疗效不足主要以肿瘤体积缩小为目的(最大长径与最大垂直径的乘积)CR:可见病变完全消失,>1月PR:缩小>50%,>4周SD:缩小<50%增<25%PD:一个或多个增大>50%,新病灶1.对需测量的病灶及需评价的病灶未作统一规定2.未明确规定所应测量的最小病灶大小及数量3.对判定为恶化(病情进展,PD)的标准不确定4.是评价单个病灶还是全部肿瘤不明确5.对已广泛应用的检查方法如CT、MRI并未提及第四页,共三十页。•2000年美国NCI等正式发表RECIST标准:•采用单径测量代替双径测量•保存WHO标准中的CR、PR、SD、PD概念•相比WHO标准,更精确、简便、重复性好,同时增加了治疗时机,进行全面•评估,并引进了影像学新概念RECIST标准以肿瘤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特点疗效不足测量肿瘤最大长径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SD:缩小未达PR或增加未到PDPD:病灶长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1.当肿瘤形态不规则或瘤体在治疗后发生不均匀性退缩时,是否还适用未知2.PET-CT评价淋巴瘤等肿瘤疗效评价时RECIST未涉及3.以稳定肿瘤细胞为主要目的的分子靶向药物,RECIST并不完全适用第五页,共三十页。Choi标准以肿瘤密度和大小的变化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特点疗效不足将肿瘤的密度和大小结合CR:所有可测病灶和不可测量病灶全部消失,无新病灶PR:CT检查显示所有可测量病灶最长径之和缩小10%或肿瘤密度下降(HU)15%;无新病灶;非可测病灶无明显进展SD:不符合CR,PR或PD;肿瘤相关症状无加重PD:CT检查显示可测量病灶最长径之和增加10%,并且HU改变不符合PR标准;出现新病灶;瘤内新结节或已存在的瘤内结节体积增加该标准是为了评估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而发展起来的,然而对于其他实体肿瘤应用分子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时疗效评价的价值还有待探讨和借鉴•2007年美国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