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防治(fángzhì)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陆慰萱第一页,共八十九页。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选择原则-高度个体化。应根据栓塞面积大小、血流动力学状态、基础心肺功能(gōngnéng)状态、基础疾病、并发症和合并症以及各种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等确定。第二页,共八十九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PTE)是静脉血栓栓塞(VTE)过程(guòchéng)中的两种临床表现,常合并发生。PTE是DVT最严重的并发症,加强对DVT的预防和治疗可降低PTE的并发率和猝死危险性。第三页,共八十九页。DVT深静脉(jìngmài)栓塞后综合征复发性DVTPTE肺梗死(ɡěnɡsǐ)肺动脉高压死亡血栓再溶解第四页,共八十九页。PTE来自(láizì)下肢的DVT栓子占75-90%;来自盆腔静脉、髂静脉或肾静脉、上下腔静脉或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血栓形成占10-20%;肺动脉原发性血栓形成极少数,近年来自前列腺和子宫周围静脉丛的血栓者增多。第五页,共八十九页。占住院病人死因的第三类,占术后死亡人数(rénshù)的5%;病死率25-30%,及时治疗降至5-8%,术后死于PTE的病人中25-50%若能在急性期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第六页,共八十九页。根据血栓面积大小,对呼吸(hūxī)、心血管功能不同PTE临床分为3种类型1非大面积PTE:肺血管内血栓较小,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肌做功、氧耗增加,但右室功能正常。2次大面积PTE:肺血管内血栓较大,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室功能障碍,右室壁运动减弱,但血压与组织灌注仍维持在恰当水平。第七页,共八十九页。3大面积PTE:肺血管内血栓很大,使右室扩大,负荷明显增加,并发右室衰竭,而又因右室压力增高与主动脉之间压力梯度缩小,左室搏出量减少,血压(xuèyā)可下降(SP<90mmHg或在15分钟以上时间血压下降>10mmHg)或休克(与心律失常、低血容量或感染等因素无关)。第八页,共八十九页。危险(wēixiǎn)分类、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作为明智决择。第九页,共八十九页。1961年临床试验确定PTE肝素(ɡānsù)抗凝治疗地位;1998年第5界北美血栓会议提出肝素治疗的有效剂量及aPTT须达到范围;第十页,共八十九页。1999-2000年非巨块型PTE单用肝素抗凝,病死率低于5%;大面积或次大面积型PTE单用抗凝治疗(zhìliáo)无效,治疗(zhìliáo)的大面积或次大面积PTE溶栓治疗(zhìliáo)后须建立肝素抗凝;LMWH更适用于出血等危险者。第十一页,共八十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