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与凝血机制第一页,共五十七页。急诊综合病房王颖妍2022年6月10日第二页,共五十七页。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出血:血液自血管或心脏外流称为出血,外出的血液进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流出体表外,称外出血。生理性止血:在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第三页,共五十七页。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出血时间:临床上常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然后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这段时间成为出血时间,正常为1—3分钟。出血时间的长短可以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生理性止血功能降低时,可有出血倾向;而生理性止血功能过度激活,那么可导致血栓形成。个第四页,共五十七页。凝血,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生理性止血的重要环节。血液凝固的实质就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变成不可溶的纤维蛋白的过程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第五页,共五十七页。出血与凝血的概念及相关概念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第六页,共五十七页。一、生理性止血的根本过程1、血管收缩2、血小板血栓形成3、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由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相继激活而生成的凝血酶最终使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因此,凝血过程可分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根本步骤出血与凝血机制第七页,共五十七页。出血与凝血机制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5HT:5羟色胺,TXA2:血栓烷A2第八页,共五十七页。二:凝血过程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生成。内源性内源性((接触因子接触因子))途径途径外源性外源性((组织因子组织因子))途径途径XIaXIaXIIaXIIaIXaIXaXaXaIIaIIaVIIIaVIIIaVaVaVIIaVIIa组织因子组织因子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激活第九页,共五十七页。出血与凝血机制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临床上常以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时间(APTT)来反映体内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状况。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从因子Ⅻ激活,到因子X激活的过程。当血管壁发生损伤,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