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杨静玉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精神障碍袭向现代人全球有近四分之一,我国亦有10%的人受到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困扰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精神障碍〔精神失常〕精神病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活动和行为的紊乱,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异常第三页,共六十六页。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精神活动失调,情感、思维和行为与外界不协调。所谓“分裂即病人的精神活动〞和行为与客观现实相脱离。情绪高涨,联想迅捷,动作增多情绪低落,反响迟钝,动作减少,悲观厌世,还有自杀倾向神经衰弱和癔病,焦虑不安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第四页,共六十六页。第一节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精神病或精神障碍的一种主要类型。阳性病症〔positivesymptoms〕:妄想、幻觉、思维紊乱阴性病症〔negativesymptoms〕:思维贫乏、情感冷淡,社交能力低下精神分裂症概述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一组最多见的疾病,在精神科的门诊及住院部本病患者约占就诊人数的2/3。大多数患者在年富力强的青年时期起病,以25岁左右为最多,也有不少在15~40岁之间的少年和壮年时间起病,大多起病缓慢,少数呈急性或亚急性。第五页,共六十六页。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例如,精神分裂症时:脑内5-HT能系统功能的缺损GABA神经元的退变NA功能的缺乏脑内DA系统功能亢进兴奋性氨基酸系统功能低下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精神分裂症发病的许多假说,其中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可。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第六页,共六十六页。1.精神分裂症病人应用L-Dopa促使病情恶化2.精神分裂症患者DA-羟化酶较正常人低,故减少DA转化成NA,实际增加DA含量3.苯丙胺、哌醋甲酯、可卡因长期应用可引起精神病症,因它们促进DA释放和抑制DA再摄取4.精神分裂症病人死后发现脑组织D2受体数增加5.应用氯丙嗪等D2受体阻断药可缓解病症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的证据第七页,共六十六页。近年来应用重组DNA技术确定脑内存在5种DA亚型受体,但在药理学上,D5符合D1,D3、D4符合D2,因此分别称为:D1样受体——D1、D5D2样受体——D2、D3、D4脑内DA受体及其亚型第八页,共六十六页。:与情绪和行为功能有关:与抗精神病作用和联想有关,与认知、思想、感觉、理解、推理能力和联想有关细胞体位于中脑顶盖,投射到边缘前脑和额叶的广泛区域以及大脑皮层,与思维、精神、情绪和行为活动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共有四条多巴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