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慎独(shèndú)(shèndú)精神精神第一页,共十八页。什么(shénme)是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rénmen)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第二页,共十八页。•“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chuàngzào)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和《礼记·中庸》。•《大学》第一次出现慎独一词•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第三页,共十八页。•意思是说: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不要欺骗自己),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不要欺骗自己),这就是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yīdìng)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第四页,共十八页。•“慎独”是说慎重承担自己具有(jùyǒu)独立性的生命,或者说是谨慎面对自己生命本质上具有(jùyǒu)独立的事实。•《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第五页,共十八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君子戒慎恐惧(kǒngjù)自己有什么状况没有看见与听见,内在的盲点常会在阴暗处更鲜活,细微处更显著,因此君子更要慎重承担自己具有独立性的生命,不要怀着攀附心态而自毁自弃。第六页,共十八页。•古人之慎独:•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昌邑官员王密带钱财,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惭愧而归。•何为无知的四知,乃是慎独的典范,故慎独历来为君子(jūnzǐ)与小人之界。第七页,共十八页。•在中国近代(jìndài):•曾国藩总结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这四条,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第八页,共十八页。•刘少奇同志曾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对“慎独”作了更通俗的解释: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时,有做各种坏事(huàishì)的可能,而不做坏事(huàishì),这就叫做“慎独”。作为医务人员更要时时刻刻做到慎独。第九页,共十八页。医德(yīdé)慎独•对我们护士来说,医德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单独工作时,仍能坚持医德信念,自觉地履行医德原则和规范,积极主动地救治患者。•护理工作具体、繁重、紧张,要求护士自觉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