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2501/26/2511母儿血型(xuèxíng)不合潍坊市人民医院产二科付锦华第一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22(mǔér)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是一种与血型有关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中重要的病因,围生儿溶血性贫血(pínxuè)、心衰、水肿是其主要的症状。由于胎儿红细胞携带来自父体的抗原,表现为胎儿的血型不同于母体。第二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33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的血液循环后,诱导母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系统,结合胎儿红细胞,使胎儿红细胞被破坏,导致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往往需要二次以上抗原的接触。第一次机体接触抗原,发生原发免疫反应,发展缓慢,历时(lìshí)2~6个月;所产生的抗体常较弱,多为IgM,不通过胎盘,此时发生的新生儿溶血较轻,或不发生溶血。(xuèxíng)第三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44当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发生次发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的速度快;所产生的抗体较强,均为IgG抗体,滴度很高,且能通过(tōngguò)胎盘与胎儿的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但能引起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的血型以Rh血型和ABO血型为最常见,其他血型抗体有抗M、抗Lew、抗Kell和抗Fya等抗体。(xuèxíng)第四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551Rh血型(xuèxíng)不合溶血病(xuèxíng)Rh血型抗原是由第1对染色体上3对紧密连锁的等位基因决定的,共有6种抗原,即C和c,D和d,E和e。由于D抗原最早被发现,抗原性最强,故临床上凡是D抗原阳性者称为Rh阳性,无D抗原者称为Rh阴性。Rh阴性率在不同人群和种族中存在差别:美国白人约15%,黑人约5%;我国汉族则为0.134%,而有些(yǒuxiē)少数民族却在5%以上(如塔塔尔族、乌兹别克族等)第五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66Rh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决定了溶血病的严重程度,以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其次为E抗原,再次为C、c和e抗原;d抗原的抗原性最弱,目前尚无抗d抗体发现(fāxiàn)。另外,尚有二种抗原同时作用,产生二种抗体,共同导致围生儿溶血的情况。(xuèxíng)第六页,共五十二页。01/26/2501/26/2577由于机体初次被抗原致敏的时间较长,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且自然界中极少存在Rh抗原,因此Rh血型不合溶血(rónɡxuè)病很少在第一胎产生。但约有1%的Rh溶血(rónɡxuè)发生在第一胎,可能的原因有:①孕妇在妊娠前曾输注Rh血型不合的血液或血制品;②当孕妇在胎儿期,接触过Rh血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