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SÌZH)Ī骨折的固定搬运第一页,共三十七页。目的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减轻疼痛,避免(BÌMIǍN)骨折断端相互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和重要脏器,便于伤员的搬运。适应症适用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等。固定第二页,共三十七页。骨折(GǓZHÉ)的主要症状1、疼痛:骨折部位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部有明显的压痛,可用骨摩擦音。2、肿胀:由于骨折端小血管的损伤和软组织损水肿(SHUǏZHǑNG),故骨折部位可出现肿胀。3、畸形4、功能障碍。5、大出血:大出血多见于骨盆骨折。第三页,共三十七页。固定的方法(FĀNGFǍ)及材料夹板(JIĀBǍN):用于扶托固定伤肢,其长度宽度要与伤肢相适应,长度一般要跨伤处上下两个关节。没有夹板时可用树枝、竹片、厚纸板、报纸卷等代替。敷料:用于垫衬的如棉花、布块、衣服等;用于包扎捆绑夹板的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头巾、绳子等,但不能用铁丝、电线。第四页,共三十七页。操作方法•1、肱骨骨折•2、前臂骨折•3、大腿骨折•4、小腿骨折注:开放性骨折时,不可牵引患肢(防止(FÁNGZHǏ)刺出的骨端退回伤口),如有自动退回,应注明。第五页,共三十七页。•1、肱骨骨折用一长夹板置于上臂外侧,另一短夹板放于上臂内侧,用绷带固定后,屈肘90°,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XUÁNDIÀO)于胸前。•2、前臂骨折使伤员屈肘90°,拇指向上,取两夹板(长度超过患肢肘、腕关节)分别置于前臂的内、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于胸前。第六页,共三十七页。第七页,共三十七页。使用(SHǏYÒNG)三角巾悬吊法的注意事项:第八页,共三十七页。使用(SHǏYÒNG)三角巾悬吊法的注意事项:•(1)三角巾悬吊法在应用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松紧度。调整的原则是保持(bǎochí)肘关节屈曲90º,手略高于肘;•(2)颈后结不宜在正后方,防止患者仰卧位时不适;•(3)包扎好后应询问患者舒适与否,并及时调整。第九页,共三十七页。3、大腿骨折先保护好伤口,再将带子从关节部穿过,并将其拉至指定位置,在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填放毛巾。将患腿恢复功能位,8字固定踝部,之后依次固定各部位。注:1、绑踝部时,应牵引使得腿部保持功能位。2、带子放置:从健侧穿入,踝部1个,膝部3个。3、带子固定位置及顺序:踝部1个(8字),膝部下方1个,骨折上端(SHÀNDUĀN)Ɡ1个,骨折下端1个。第十页,共三十七页。4、小腿骨折先保护(BǍOHÙ)好伤口,再将带子从关节部穿过,并将其拉至指定位置,在两腿之间的空隙处填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