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及其在儿科的应用张馨方第一页,共十六页。定义冷、热疗法〔coldandheattherapy〕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局部或全身,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到达止血、止痛、消炎、退热和增进舒适的目的。第二页,共十六页。生理效应继发效应和远隔效应生理效应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将产生与生理效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secondaryeffect〕继发效应是机体防止长时间用冷或用热对组织的损伤而引起的防御反响。用热或用冷20~30分钟后应该停止,间歇1小时,让组织有复原的时间。远隔效应:身体一局部受热时,热效应不仅局限于该部位,产生血管扩张反响,还能通过神经的反射引起相邻部位的血管扩张,如果热的强度更大,还会使更远的部位产生血管扩张效应。第三页,共十六页。热疗的作用促进炎症消散或局限:热可以增加白细胞的吞噬作用,早期炎症促进消散,晚期炎症局限。减轻痉挛性疼痛减轻深部组织充血促进伤口愈合保暖与舒适第四页,共十六页。热疗的禁忌症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2、面部三角区、口腔内感染时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24--48小时5、感觉障碍、意识不清者6、治疗部位有金属移植物7、治疗局部有恶性肿瘤第五页,共十六页。热疗方法干热法和湿热法干热:热水袋、红外线、烤灯等湿热:热湿敷、热浸泡、热坐浴等第六页,共十六页。热水袋:成人60~70℃,对老年人、小儿、昏迷、用热部位知觉麻痹、麻醉未清醒者,水温应调至50℃。将热水袋放至于所需部位,防止热水袋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热水袋外面可用毛巾包裹或置于两层盖被之间。用热30min后,撤掉热水袋,防止产生热的继发效应。如为保暖,应注意及时更换热水,观察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躺卧舒适,更换体位,整理病人床单位。第七页,共十六页。烤灯:烤灯是利用热的辐射作用于人体,使人体局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组织代谢、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消炎、解痉、镇痛、促进创面枯燥结痂、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利于伤口愈合。用于感染的伤口、压疮、臀红、神经炎、关节炎等症。距离治疗部位30~50cm,一次照射20~30分钟。照射前胸、面颈时,让病人戴有色眼镜或用纱布遮盖,以保护病人的眼睛。在照射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有无过热、心慌、头昏感觉及皮肤反响,皮肤出现桃红色均匀红斑为适宜剂量,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