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第2期Vol.24No.2荆楚学刊JingchuAcademicJournal2023年4月Apr.2023近代公共娱乐空间的政治改造谢松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审视汉口民众乐园的发展变迁,汉口市政府通过体制、空间、演出内容和社会功能四个方面的政治化的改造,使民众乐园成为其延伸政治力量,传播意识形态,推动社会教育的的重要媒介。民众乐园作为个案诚然有其特殊的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政治化改造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国民政府对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思想的探索。汉口民众乐园的历史表明,公共娱乐空间不仅仅是专供民众的享乐空间,在政府的精心设计下,它还可以是灌输意识形态、培养民众行为的政治空间。从这一点看,对民众乐园的历史梳理无论是对城市空间的价值研究,还是当下对政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都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汉口;公共空间;城市空间;汉口民众乐园中图分类号:D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3)02-0041-09收稿日期:2022-04-23作者简介:谢松晟(1996—),男,河南遂平人,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哈贝马斯认为公共空间是介于个人、家庭和国家公共权威之间的自主性社会领域[1]。公共领域既不属于私人范畴,又处在国家政治权力架构的边缘,可以说是一个在政府与民众之间维持巧妙平衡、居中调和的“中间地带”。而在近代的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动荡局势,一方面彼时根基未稳的国民政府亟需巩固统治,塑造权威,赢得民众认同。另一方面随着近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联系日益紧密,成为了城市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共空间这一“中间地带”自然的成为了政府延伸权力、体现国家意志的“必争之地”。作为近代武汉最为著名的公共娱乐空间,汉口民众乐园可以说是这一过程的典型范例。学界关于汉口民众乐园的研究已有不少,特别是胡俊修、钟爱平等学者都将民众乐园纳入到近代城市市民生活的范畴进行了论述,但关于城市空间的政治功能则较少涉及。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报刊文献,重点梳理并探讨近代汉口市政府在主导公共空间话语权过程中的具体措施,即汉口民众乐园是如何在管理体制、演出内容、空间内部建设以及社会功能四个纬度下的政治化改造中最终成为政府实行政治教化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媒介,进而由点到面的窥探近代国民政府的公共娱乐事业的建设思想以及城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