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式教学在茶文化课程中的应用———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汪婷(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230011)摘要: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凝结着古人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诸多课程思政元素。在《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迫切需要,是教师、教材和教法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和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根据《茶文化与茶艺》课程的特点,构建了浸润式教学模式,并以“茶之水”教学单元为例,从语言浸润、活动浸润、情境浸润和情感浸润四个环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展示。关键词:浸润式教学;茶文化;课程思政浸润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点拨、引导的作用,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早在20世纪60年代,浸润式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加拿大的双语教学中。虽然引入到我国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近年来这种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英语、语文、思想政治等学科教学中[1~3]。作为一种较流行的教学模式,它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全程浸润的教学宗旨,将学生浸润到语言、场景、文化等环境中,营造一种真情实感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内在的感知认知、情感认同等,使教育回归本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具有渐进性、渗透性、互动性、自主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师生互动的满意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4]。《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作为旅游类专业的素质拓展课程,其教学目标与浸润式教学的核心价值导向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茶文化与茶艺》这门课程,需要向学生传授茶的历史渊源、茶的分类、茶的冲泡、茶的品鉴等基础知识,也需要学生掌握茶礼、茶俗等拓展内容,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主题茶席的编创、茶叶包装的设计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囿于实训设备的缺乏、师资力量的薄弱、校外实践基地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以教材为主,机械地传授知识,教学效果较差。传统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特别是一些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注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认同感不强。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将浸润式教学运用于文化类课程的教学中,以丰富有趣的活动与情境设计去吸引学生,用发人深思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素养。在茶文化课程的教学中,按照通茶史、识茶叶、赏茶艺、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