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10-25作者简介:宁艳春(1971-),女,吉林省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能源(生物质能)技术开发工作。2019年全球的碳排放量高达401亿t,其中86%来自化石燃料的使用。因此,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更多地使用低碳能源仍是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和能源消费趋势。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此大背景下,能源的多元化研究和实践愈加受到重视。其中,生物质能源以其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愿景中,生物质能源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我国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的调研,提出了我国秸秆燃料化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和建议。1秸杆“五化”综合利用的调研情况1.12020年我国秸杆“五化”综合利用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霍丽丽等[1],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开展的调研结果表明:2020年全国秸秆产生量为8.56亿t,可收集量为7.22亿t,利用量为6.33亿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6%。从“五料化”利用结构分析,2020年,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的比例分别为62.1%、15.4%、8.5%、0.7%和1.0%。我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的温室气体减排占比分别为62.7%、4.4%、30.0%、0.4%、2.6%。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的减排量最高,占总减排量的92.7%,温室气体减排贡献较大。1.2某地区2021年秸杆“五化”的综合利用情况笔者调研了东北某地级市2021年秸秆“五化”利用情况。该市2021年秸秆总量为653万t,其中农民自用86万t,占13.2%;打包离田利用后散落无法收集秸秆29万t,占4.4%;“五化”利用的秸秆达到300万t,占46%;未“五化”利用的秸秆238万t,占36.4%。(1)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形式为秸秆焚烧发电。2021年已建成生物质发电企业3家,生物质供热企业5家,带动生物质颗粒加工企业19家,实现秸秆能源化利用量58万t。(2)秸秆原料化利用。主要用于生产可降解秸秆纸膜、秸秆板材等,提高了秸秆的附加值。秸秆原料化利用量6万t。(3)秸秆肥料化利用。采取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玉米秸秆松耙碎混还田、玉米秸秆联合整地碎混还田、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旋耕还田原位搅浆还田及造肥等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秸秆肥料化利用达到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