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美术家ARTISTS美术观察ARTOBSERVATION总第332期回到写生—水彩画创作与思考闫海涛写生是绘画创作的根基亦是绘画创作的结果,如同一株植物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不断地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之后,审视整个植株,再次回到根本—写生,这是我对自身绘画创作历程的思考与总结。水彩画创作是我艺术创作的主要形式,我师从赵云龙教授,老师强调让绘画回到生活现场,倡导写生,注重捕捉那些具有现场感的画面。对光色极富创造性的理解和表达成为他独特的水彩创作语言。尚辉在《透明的光感》一文中说:“赵云龙走的是水彩画甚至是绘画本体回归的路,就像水墨画过度进行多媒介融入而形成语言泛化之后,又必须回到笔墨本体的探索一样。”赵老师在水彩艺术上的探索同样引发了我对写生与绘画创作全新的自我审视。“写生最重要的在于观察,在过程中感悟真实,切勿把画面概念化”是赵云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大量的对景写生为我后期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早期创作中,我崇尚印象派,努力再现客观景物。把“光”和“色彩”作为写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描绘自然景物,把握瞬息物象,使画面新鲜生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转变,我逐渐不再满足于景物的再现,而是重新思考绘画的本真。在写生中面对客观对象每时每刻的感受都不会相同,这是主体心灵在变化。塞尚的绘画是在追求直观中实现与精神理性的综合,是主客合一的艺术形式。在这里写生成为塞尚和自然融合沟通的方式,是感情与理性、直觉与想象的综合过程。一般的写生着重捕捉新鲜对象,抒发画家的情感,是一种感觉经验;而塞尚的伟大在于他对景物的写生,一步完成了从客观到主观的统一整合过程,因此他的写生就是绘画创作的完成。基于对塞尚的研究和理解,我在不断地写生、创作、思考中,逐渐认识到在写生过程中需珍惜自己的个性与感受的重要性,不断思考自然与人的关系,追问绘画的本真。一、“物我两忘”的追求北宋邵雍在《击壤集》序中提到“以心观心,以物观物”。我转变过去的写生观念及观察方式,再回头看赵老师的画作,看到是自然,看到是他心中的风景。2013年之后的作品中,我经常不自觉地沉浸于画面形式与视觉感知的不断切换与反思中,通过水彩媒介操纵画面,触动内心底层有关生存、视像、幻象与现实之间最微妙的感知,逐渐生成一种色调单纯、抽离时空的视觉形式。《风韵》《月色》《花开花落》《干花》《绿意》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面对自然,我多了一份敬畏和“物我两忘”的精神关照,在创作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