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5期摘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的重要的教育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高职院校的组织形态多数参照本科院校的组织形式或者沿用原有体制,并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学校组织和企业组织一样拥有相对完整的、规律性的生命周期,而变革成为了学校组织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一种重要的生存方式。以莫里森的“第二曲线”为理论基础,为学校组织提供发展的理论指导,探索出扁平化的“倒科层制”组织形式、重组基层教学单元以及平台化组织建设设想的学校组织变革路径,以期高职院校通过组织形态上的变革来协调各要素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实现学校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关键词:生命周期第二曲线组织变革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85-03一、学校组织的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由伊查克·爱迪思提出,他将一个企业比作和生物一样的生命体,认为企业的发展和生物的成长过程相似,所形成的轨迹都具有相对固定的生命周期。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成熟、衰退。具体来说,企业成长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初创阶段,主要是指企业的创立初期,企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小;成长阶段,这一阶段是企业迅速发展的阶段,市场占有率或者销售额等都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成熟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发展趋于稳定,难以有较大的扩张或者增长;老化阶段,也是所谓的衰退期。企业生命周期解释了企业由最初的孕育出生到后来的成长成熟,最终走向衰退是一个客观规律;处于不同阶段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和成长特点;在针对每一个企业的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都应有与之对应的管理方法。企业组织和学校组织尽管在组织目标、产品服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学校组织的发展也具有规律性的生命周期,同样具有起始、发展、成熟、停滞和衰退等发展阶段。按照伊查克·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将学校组织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成长阶段[1]。每个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发展危机和管理问题,为了让具有生命特征的学校组织长盛不衰,适应学校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需要不断选择应对策略,进行变革,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初创阶段的学校,着重对学校硬件设施和软实力的建设,发展重点在于达到办学质量的同时进行规模扩张。对于成长阶段的学校,注重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发展建设重点主要围绕如何实现学校正常运转。对于成熟阶段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