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5期摘要: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于培养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意义重大。文章以湖南医药学院为例,从岗位胜任力视角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困境,并提出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课内课外”两大实践教学环节,夯实“校内校外”两大实践教学基地,打造“多元立体”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优化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关键词:岗位胜任力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189-03一、引言高等学校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培养具有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受新医改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医药行业环境发生变化,对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存在形式单一、专业技能缺乏等突出问题,导致学生竞争优势较弱,岗位胜任力不强。基于岗位胜任力,开展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推动“岗位技能”型医药营销人才培养,落实“学生中心”的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培养岗位胜任能力突出的应用型医药营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二、岗位胜任力的理论基础1.胜任力的内涵。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avid·McClelland首次提出了“胜任力”概念,奠定了胜任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他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包括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专业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2]自此以后,国内外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广泛开展“胜任力”的相关研究。Boyatzis认为胜通用胜任力包括6个特征群共19项胜任力要素[3]。SandbergJ在Spencer等学者的基础上,提出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Model),即某一职位做到绩效优秀所需具备的所有胜任力特质之和[4]。我国有关胜任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张翠英(2011)认为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会影响营销绩效,并进一步划分为工作态度、认真负责、专业知识、社会交往能力、外在形象等五个因素[5]。张黎等(2019)运用EFA评价各因子模型拟合优度与负荷矩阵,构建胜任力评价模型,指出领导能力、社交能力与学习能力是评价医药营销专业学生胜任力的核心要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