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对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讨陈虹润1沙爱龙2,*(1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重庆404120;2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404120)摘要以高中生物学课程选择性必修2为例,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思维品质、科学精神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通过挖掘教材,在知识中融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自然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建设社会的人才。关键词生态学思政教育高中生物学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为例,按《基础生态学》的内容编排,探讨思政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思政课堂参考。1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中“生态学”的思政教育点与现实意义选择性必修2的内容属于生态学领域,教材编写顺序与生态学高校教材一致,故按章节顺序探讨生物学课程思政具有合理性。有研究提出思政教育目标有生命观、科学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等[1]。本文从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思维品质、科学精神、创新能力[2]出发,将课程思政与高中生物学课程结合,促进思政教育的发展,总结如表1。表1生态学知识思政教育点与现实意义章节思政教育点(对教师和学生)现实意义第1章种群及其生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学习观(1)我国新生与死亡人口数量比例;(2)城市人口流动和老龄化;(3)性别比例失衡;(4)资源与空间有限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合作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和学习观(1)物种分布和变化:人才分工和更新变化;(2)种间关系:原始合作合作学习,互利共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竞争进化;(3)生态位:明确社会角色第3章生态系统系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概念图策略(1)能量与农业、畜牧业;(2)生物放大作用:生物富集;(3)防治有害动物:用生物信息控制数量第4章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和学习观,STS策略(1)人与自然:倡生态文明建设,行可持续发展理念;(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2高中生物学教材选择性必修2“生态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思想2.1种群生态学与思政教育种群数量因食物和空间充足而增长,到一定量时因种内竞争而降低;此后,资源则能用于剩余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种群数量会再增长。因此,种群数量曲线呈“S”形,而顶端数值就是种群的最大容纳量K值,但K值不稳定,会受外界影响而下降,如非法买卖、捕猎动物等。为提高物种数,■■■■■■■■■■■■■■■■■■■■■■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优化策略研究”,No.JC21186)主要参考文献[1]刘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