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2023年第05期摘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研究是否有效开展,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好坏以及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切实有效进行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不仅需要国家社会提供有利的研究环境,而且更加需要学校、教师和个人一起努力,从而形成合力促进研究的展开。然而,在目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研究中,教育理论依然偏向于传统模式,新型教育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联系不紧密、把握不足,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性,未能在理论中多方面能动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因此,文章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为载体进行理论研究,从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展开策略等方面进行理论研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型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F0-0;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5-031-03一、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的概念新型教育理论以新时代为背景,从我国目前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作用这一现状入手进行研究,同时有机结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形成了新型教育,基本内容如下:(一)内外因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并且始终处于内因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并且始终处于外因地位。(二)人与社会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注重个体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关注全社会的共同进步。(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高校学生为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形成合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实践的基础上,新型教育理论符合客观规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对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既符合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又适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对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二、构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依据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研究的探索,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为指导,而这种指导并不是单纯的教育理论,而是需要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因此,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多种角度中汲取精华、取长补短,才有可能构建出一种符合实际需要、与以往刻板、纯理论化教育理论相区别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在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型教育理论研究的尝试中,重点选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内外因作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实践论等多种在国内、国际社会具有巨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思潮。(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看来,事物变化既有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