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基金项目:武汉纺织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202201031);武汉纺织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220321)作者简介:刘勇(1987-),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产品服务设计、积极体验、城市品牌战略,E-mail:2019095@wtu.edu.cn引文格式:刘勇.基于积极体验的情感化产品仿生设计策略[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3,30(04):96-99.LIUYong.BionicDesignStrategyforEmotionalProductsBasedonPositiveExperience[J].Furniture&InteriorDesign,2023,30(04):96-99.时至今日,仿生设计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在产品设计的各个领域,主要是以模仿生物的外观行为特征和功能原理进行的产品创新设计[1]。但是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单纯依靠产品外观、功能、色彩等传统仿生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内心情感化需求,特别在这日趋成熟的商业社会,想要打动用户也变得越发困难,假如说产品功能可以吸引用户的话,那么情感体验才可以抓住用户。本研究以积极体验为视角,从用户情感出发,提出一种情感化产品仿生设计框架,对构建用户内心情景故事,提升仿生设计在产品系统设计开发中的创新力和影响力具有指导意义。1积极体验1.1积极体验的起源与定义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诞生于二十世纪末期,兴起于美国,是积极心理学,其中“积极”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正面、潜在、真实的内心感受,“体验”指亲身经历,通过某一事件获得实践经验,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回忆。积极体验主要指用户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身心愉悦,鼓励人们发挥个人无限潜力,实现有意义的活动,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主观幸福感[6]。换句话说,积极体验就是引导人们远离负面、消极的情绪,挖掘人们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的事物,塑造乐观人格。1.2积极体验理论框架在设计学领域,DESMET(2013)[7]为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提出了积极体验框架,分别是愉悦设计、个人意义设计和美德设计三个部分,其中愉悦设计指享受当下的快乐,强调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促使产品唤起人的积极情感或减少消极情感,在此阶层产品可以直接为用户带来快乐;个人意义设计主张以实现个人长远目标为主,通过产品功西方社会重要的一股心理学思潮之一,它提倡要以人类最初的发展潜力、善行、美德等行为作为出发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人的心理本质[2]。1998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P.Seligman)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并在2000年与另一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MihalyCsikszentmihal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