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的“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的教学设计宋洁莲吴双(上海市奉贤中学上海201499)摘要在“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节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酸雨数据中发现环境问题,运用黑藻作为实验材料,亲历“探究pH对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影响”的全过程,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问题串驱动教学进程,引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关键词科学探究细胞质流动黑藻问题串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是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3章第2节“细胞各部分结构既分工又合作”中的内容[1]。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了细胞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临时装片的制作、叶绿体流动的观察等学生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体验到细胞质是流动的,为进一步理解细胞生命活动由各结构协同完成提供实验支持,也为后续进行“观察外界溶液对植物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等实验,奠定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本节课在观察上海酸雨真实数据中发现环境问题,运用黑藻作为实验所需材料,引导学生亲历“探究pH对植物细胞生命活动影响”探究实验全过程,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等,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在此过程中,运用数码显微平台实现显微视野共享,便于教师的适时指导,提升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后续进行探究实验作好能力铺垫。2教学目标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制作与观察黑藻的临时装片,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一般方法并熟练使用显微镜。(2)通过高倍镜观察黑藻细胞的结构,学会确定细胞质流动的检测指标,理解细胞质流动的意义。(3)经历探究不同pH对黑藻细胞生命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活动,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4)通过对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的探讨,关注社会问题,提升环保意识。3教学过程3.1阅读公报数据,发现环境问题数据资料:2020年,上海市降水pH平均值为5.38,酸雨频率为40.2%,较2019年下降4.3个百分点。近5年的检测数据表明,上海市酸雨污染总体呈下降趋势。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6月公布的“2020上海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的酸雨状况”引入,并提出下列问题:①2020年上海酸雨的相关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上海的环境越来越好,但酸雨问题依然存在,必须进一步加强治理。教师追问:②何谓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