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yǎngzhí)水域生态学第十四章水体(shuǐtǐ)富营养化和赤潮第一页,共四十九页。一、富营养化问题(wèntí)的历史与现状第二页,共四十九页。富营养化现象很早就有,我们可以从古代书藉中找到一些线索。关于富营养化的第一个确实的、科学的观察应在19世纪20年代。当时瑞士的莫尔登湖(Murtensee)湖水变成红褐色。周围居民认为是二百多年前德瑞战争中法国土兵血迹的回溯。经过植物学家的观察,发现是由于大量红色颤藻[Oscillatoriarubencens(D.C.)Gom.]的生长,而它的大量出现可能与畜牧业中大量施用肥料有关。第三页,共四十九页。因此,目前认为湖泊中营养物的缓慢(huǎnmàn)增加不应称为富营养化,或者可称之为天然富营养化;而只有突然的、迅速的营养物增加(而这种增加都是由予人为的原因),才可称为真正的富营养化,或人为富营养化(cultural或anthropogeniceutrophication)。对于人为富营养化在湖泊演替中的地位,过去大都认为是加速了演替过程,使湖泊走向衰老.但现在有人认为从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一些主要趋势来考虑,把它看作是演替过程的逆转,使湖泊由衰老走向“年青化”。是一个属于环境污染范畴的问题.也第四页,共四十九页。“由于人类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过量生长和整个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第五页,共四十九页。上世纪下叶和本世纪上叶.水体的主要污染是有机物污染,为此建立了一级和二级污水处理场。但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带来了无机营养物质的增加,引起了广泛的水体富营养化。特别是60年代后,已成为一个(yīɡè)突出的、全球性的问题。第六页,共四十九页。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是营养物质的增加。是哪些营养物质呢?一般认为:主要磷,其次是氮。可能还有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等。Schindler受控生态系统装置和试验湖区的研究结果,表明磷是主要“限制因子”。Vollenweider等关于磷负荷和初级生产关系的研究,也表明磷的重要性。用藻类生长潜力(AGP)方法来判断湖泊中藻类繁殖的限制物质,结果也表明受磷限制的湖泊至少占一半以上,见表13.3。在氮磷比低于10:1时,或在某第七页,共四十九页。可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但这种分法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区分。一般分为点源和非点源(散在源、面源)。前者指排放量集中,位置固定的污染源,都属“人为源”.如通过管道排放的生活污水(wūshuǐ)和工业废水。点源污染较易测量。非点源污染系通过地表径流、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