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呼吸衰竭第一页,共七十一页。第一页,共七十一页。学习(xuéxí)目标熟练掌握护理措施(cuòshī)掌握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了解治疗要点第二页,共七十一页。第二页,共七十一页。定义(dìngyì)呼吸衰竭(呼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不伴)二氧化碳潴留(zhūliú),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第三页,共七十一页。第三页,共七十一页。呼吸衰竭(呼衰)静息状态、呼吸大气压空气(kōngqì)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排除其他心功能因素第四页,共七十一页。第四页,共七十一页。吸氧气(yǎngqì)肺泡(fèipào)血液血液组织细胞呼二氧化碳(èryǎnghuàtàn)外呼吸内呼吸氧气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呼衰主要是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第五页,共七十一页。第五页,共七十一页。动脉血气正常值静息状态、呼吸大气压空气(kōngqì)动脉血氧分压(PaO2):95~10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50mmHg第六页,共七十一页。第六页,共七十一页。分类(fēnlèi)Ⅰ型呼吸衰竭:即仅有缺氧(低氧血症)(PaO2<60mmHg),无CO2潴留(PaCO2正常或降低),见于换气功能障碍。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CO2潴留(高碳酸血症型),(PaO2<60mmHg,PaCO2>50mmHg),见于肺泡(fèipào)通气不足。第七页,共七十一页。第七页,共七十一页。分类(fēnlèi)(病程)急性(jíxìng)呼衰:发病迅速慢性呼衰:慢性疾病长期发展代偿性、慢性呼衰急性加重第八页,共七十一页。第八页,共七十一页。分类(fēnlèi)(发病机制)通气(tōngqì)性:限制性和阻塞性通气不足换气性: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及解剖分流增加第九页,共七十一页。第九页,共七十一页。带CO2的红细胞带O2的红细胞组织细胞毛细血管(máoxìxuèɡuǎn)肺泡(fèipào)O2O2CO2第十页,共七十一页。第十页,共七十一页。通气(tōngqì)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性不足吸气时肺泡的扩张受限引起肺泡通气不足原因:1.呼吸肌活动障碍:①神经器质性病变②过量镇静药、安眠药、麻醉药引起呼吸中枢抑制③呼吸肌疲劳、营养不良致呼吸肌萎缩④低钾血症、缺氧、酸中毒致呼吸肌无力2.胸廓的顺应性降低:严重的胸廓畸形、胸膜纤维化可限制胸部的扩张3.肺的顺应性降低:严重肺纤维化、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4.胸腔(xiōn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