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外科(wàikē)(wàikē)感染感染外科学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邱玉金邱玉金2008-3-241***第一页,共八十一页。第一页,共八十一页。第二页,共八十一页。第二页,共八十一页。目的要求(一)掌握外科感染的病因与治疗(二)掌握脓毒症的诊断和治疗(三)掌握破伤风的临床表现、预防(yùfáng)、诊断和治疗(四)熟悉浅部组织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五)熟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第三页,共八十一页。第三页,共八十一页。第一节概论第四页,共八十一页。第四页,共八十一页。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症的感染这类感染临床多见,需注意防治特点(tèdiǎn):混合局部症状明显化脓,需外科处理定义第五页,共八十一页。第五页,共八十一页。分类(一)按病菌种类分(二)按病程进展分(三)按发生条件分病因机会(jīhuì)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等第六页,共八十一页。第六页,共八十一页。按病菌种类分按病菌(bìngjūn)种类分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金葡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可共同致病2、特异性感染指一般性感染以外的细菌或真菌等:结核杆菌、破伤风、产气荚膜梭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第七页,共八十一页。第七页,共八十一页。按病程分类按病程(bìngchéng)进展分1、急性感染:病变进展快,一般3周内。非特异性感染分类多属此类2、慢性感染:病变持续2个月以上。如结核3、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由急性感染迁延而来,亦可由于病毒毒力弱但耐药或抵抗力差所致第八页,共八十一页。第八页,共八十一页。按发生条件归类按发生条件分1、原发性感染(primaryinfection)伤口直接污染造成的感染2、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愈合过程中造成的感染3、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tǐbiǎo)或外环境侵入造成的感染4、内源性感染:病原体经空腔脏器(肠道、胆道、呼吸道、泌尿道)侵入造成的感染第九页,共八十一页。第九页,共八十一页。按发生条件分类1、条件性(机会性)感染:当人体局部和/或全身抗感染能力降低,栖居于人体但不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菌,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感染2、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superinfection):在抗菌药物治疗原发感染时发生的新感染(如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梭菌、白念珠菌)3、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