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主要介绍通常在婴幼儿期、童年期或少年期首次被诊断出的精神障碍。包括心智发育迟滞、儿童(értóng)精神分裂症、学习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交流障碍、注意缺陷、品行障碍、进食与排泄障碍以及儿童(értóng)情绪障碍等。第一页,共一百一十页。第一页,共一百一十页。心智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又称为精神发育迟滞,是由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以智力发育明显落后和适应生活能力缺陷(quēxiàn)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发展性心理障碍。第二页,共一百一十页。第二页,共一百一十页。对心智发育迟滞者的临床(línchuán)ɡ评估是以标准智力测验的智商分数和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为基础。智商分数(IQ)低于70,即为智力低下。第三页,共一百一十页。第三页,共一百一十页。对心智发育的诊断标准有三条:(1)智力水平(shuǐpíng)比同龄正常儿童明显低下,即IQ下于70。(2)社会适应能力较处于相同文化背景的同龄儿童显著低弱(3)起病在发育阶段,即18岁以前。第四页,共一百一十页。第四页,共一百一十页。通过根据心智发育迟滞者智力低下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水平(shuǐpíng),分为四级,如下表:临床分级临床分级(变心)(变心)智力年龄智力年龄((岁岁))智商智商(IQ)(IQ)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分级教育分级智残水平智残水平边缘状态边缘状态(borderline)(borderline)71-8571-85轻度轻度(mild)(mild)9-129-1250-7050-70轻度轻度可教育型可教育型四级四级中度中度(moderate)(moderate)6-96-935-4935-49中度中度可训练型可训练型三级三级重度重度(severe)(severe)3-63-620-3420-34重度重度依赖型依赖型二级二级极度极度(profound)(profound)<3<3<20<20极重度极重度养护型养护型一级一级第五页,共一百一十页。第五页,共一百一十页。1、遗传因素(yīnsù)(1)染色体数目异常(2)染色体结构异常(3)遗传代谢性疾病2.环境因素(1)出生前的环境(2)出生后的环境第六页,共一百一十页。第六页,共一百一十页。心智发育迟滞的预防原则是积极采取一切措施,以防止智力损害的发生或使心智发育迟滞儿童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最为直接的方法是防止上面所提到的环境中一切有害因素的发生,禁止近亲和有遗传性疾病者联姻。对心智发育迟滞的儿童要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按发挥潜能的生理原则,积极进行早期教育和训练。首先应对这些儿童进行语言训练和功能训练,促使其智力和基本认知(rènzhī)能力的发展。此外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