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阿片(āpiàn)样镇痛药(OpioidAnalgesics)烟台大学(dàxué)药学院毕毅第一页,共七十九页。本节讨论的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镇痛作用强,一般用于严重创伤或烧伤等急性锐痛,但副作用较为严重,反复(fǎnfù)应用后易产生成瘾性、耐受性以及呼吸抑制等,过去被称为麻醉性镇痛药(NarcoticAnalgesics),受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管制。但实际上很多药物在镇痛时并不引起麻醉作用,目前统称为阿片样镇痛药2第二页,共七十九页。非甾体抗炎药的镇痛作用和吗啡类镇痛药不同,其作用部位主要是在外周,镇痛范围限于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和月经痛等慢性钝痛。麻醉性镇痛药用于创伤性疼痛、内脏平滑肌痉挛所致的绞痛和癌症(áizhènɡ)等引起的急性锐痛。所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都可以减轻疼痛。3第三页,共七十九页。镇痛药的发展(fāzhǎn)吗啡的发现公元前200年古希腊人用罂粟的浆汁(阿片)来治疗疾病(jíbìng)1806年,人们从罂粟未成熟的浆果中提取分离得到纯品吗啡1923年才阐明吗啡的化学结构1952年吗啡全合成成功1968年证明其绝对构型。1975年,内源性具有吗啡样镇痛活性的脑啡肽被发现,之后又发现了内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物质4第四页,共七十九页。5第五页,共七十九页。6第六页,共七十九页。7第七页,共七十九页。镇痛药镇痛药根据来源的不同可分为三类:吗啡及其衍生物合成镇痛药内源性镇痛物质(wùzhì)它们包括阿片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吗啡,对吗啡进行结构修饰或结构简化发展的合成镇痛药及体内存在的具有吗啡样镇痛作用的肽类物质。8第八页,共七十九页。它们通过与体内存在的阿片受体(μ、κ、δ、N/OFQ四种)结合呈现镇痛(zhèntònɡ)及多种药理作用。这些受体可分别再细分为μ1,μ2,κ1,κ2,κ3;δ1,δ2等亚型.9第九页,共七十九页。第一节吗啡及相关(xiāngguān)的阿片样激动剂一.阿片生物碱类吗啡(mafēi)含5个手性中心(5R,6S,9R,13S和14R),B/C环呈顺式,C/D环呈反式,C/E环呈顺式OHOHONCH3136913141516ABCDE10第十页,共七十九页。环的特征(tèzhēng)A环:苯环(běnhuán)B环:环己烯C环:环己烯D环:哌啶环E环:二氢呋喃环在质子化状态的时候,呈三维“T”型(P172)OHOHONCH313691314151611第十一页,共七十九页。吗啡(mafēi)的化学结构特征3-酚羟基(qiǎngjī):具弱酸性,易氧化6-醇羟基:中性,易脱水醚...